第03版:视点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历经沧桑 为国而歌
血肉筑起新长城
谱写中华最强音
国歌响起,我们该如何致敬
《义勇军进行曲》为何被选为国歌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聂耳曲 歌颂民族魂
谱写中华最强音

●张帆
 

甬道街是昆明市五华区一条有名的老街,康熙年间设云贵总督府,府衙门前就是甬道,甬道街因此得名。官宦商贾们奔走于这百米多的街巷,当年的喧哗仍可想见。

1905年,一个叫聂鸿仪的中医大夫带着家小从老家玉溪来到省城,租住在甬道街73号,开了一家名为“成春堂”的药铺。1912年2月15日,聂鸿仪最小的孩子出生在这间药铺里,这个取名聂守信的男孩,日后就是众人皆知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

聂鸿仪所租住的甬道街73号,始建于1884年,是滇中一带典型的重檐店铺房,两层土木结构,一层为商铺,二层为住房。由于没有独立的门坊,进出需要取道一旁74号的门,于是后来的纪念者将73号、74号都视为聂耳的故居。2003年,聂耳故居成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一次的修缮完成于2011年。

跨进甬道街74号窄小的门,映入眼帘的是聂耳身着西装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青年音乐家眉宇清朗、目光沉毅,宽厚的额头和饱满的嘴角,透出边地青年的淳朴和热情。照片下面是一个书页形状的木展板,左边是朱德的“人民的音乐家”题字,右边是关于聂耳生平和贡献的简介,这个仅有23岁的生命是百年甬道街最耀眼的存在。

聂耳故居展出的实物不多,更多的是用图片展示聂耳在昆明、上海求学、学艺、谋生、入党、创作的情况。看完这些图文的介绍,观者在感怀聂耳短促而光辉的一生时,也常发出这样的惊叹:“一个从未进过音乐学院,两次报考均未被录取的年轻人,怎么能写出《卖报歌》《毕业歌》《开路先锋》《梅娘曲》等30多首脍炙人口,唱响大江南北的作品,继而谱写出中华民族最强音的?!”

从故居展示的关于聂耳早年生活的图文中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聂母彭寂宽是一位玉溪的傣族妇女,她常把民间故事《安安送米》《柳荫记》改编成唱词,配以当时、当地流传较广的玉溪灯调唱给孩子们听。可以说母亲就是聂耳的第一位音乐启蒙老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聂耳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兴趣激励着他在音乐之路上疾行。聂耳8岁时学吹号,10岁时跟邻居邱木匠学吹笛,随后又学会演奏二胡、三弦和月琴,就读省立师范学校时,又向音乐老师张庾侯学会了拉小提琴、弹钢琴。展室里,一张聂耳学吹号的照片十分传神——小男孩右手持号,脸微上扬,嘴里含住号管,腮帮鼓起,双眼低垂,一副陶醉的模样。

生活是最重要的老师。虽然没有进入音乐学院接受正规的训练,但聂耳很早就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的至理。幼年时聂耳常到茶楼听滇剧清唱,逢年过节,去看村民演出花灯、对歌;到了上海谋生,还让家人帮助搜集云南“小调、洞经调、山歌、滇剧牌子”等,这些经历在情感认同和创作手法方面为聂耳成长为一名为大众悲欢、为民族存亡歌咏的人民音乐家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

虽然坐落在一座著名旅游城市的核心区,甬道街似乎不在众多游客的旅游攻略里,前来参观聂耳故居的人也不多,这或许跟甬道街周边正在进行的老街改造工程有关。据介绍,改造工程有望提速,工程完工后,这里能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包括聂耳故居在内的昆明老街的风貌,成为一份留住昆明历史、留住民族声音记忆的厚重遗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