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红
魅力洮北,日新月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洮北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4.1亿元,是2011年的1.6倍。
这五年,是赶超发展的五年,洮北区域经济强劲增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创新高;
这五年,是民生改善最为显著的五年,洮北人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这五年,是务实发展的五年,洮北紧抓历史机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一座美丽新城呼之欲出。
放眼洮北大地,到处蕴育着勃勃生机。在项目建设现场、城市建设一线……到处都在奏响洮北快速发展新的乐章。
按下快进键,释放新活力。过去的五年,洮北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砥砺奋进,上演了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
走进洮北经开区,这一片蕴育生机、充满激情的土地,你可以看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着的中一精锻搬迁改造施工现场,可以看到耐磨材料生产基地紧张的生产场面……忙碌的工人,迸溅的焊花,往来的机械,无处不彰显着洮北大项目、大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党的十八以来, 洮北区不断解放思想, 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落实“三早”行动,本着“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的原则,谋划大项目,引入好项目,推动了区域经济较快发展。五年来,累计实施工业项目153个,产值超亿元企业由8户发展到2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洮北经开区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先进工业集中区”称号。吉西肉羊产业园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建设,牧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大润发、中润、中农等大型商贸项目先后落户洮北,物流配送企业及个体运输户发展到2900余家,覆盖区域、辐射周边的城乡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完善。仅2016年,洮北区就新建、续建各类项目106个,中一精锻搬迁改造、耐磨材料生产基地、汽车尾气处理器、油田复产开发等1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佳沃有机肥、华能风光互补等10个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20万吨燃料乙醇、72万只印花镍网等13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白阿、长白、平齐3条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强劲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势头超出以往。着力实施了“4352”工程,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实施技改项目21个,完成技改投资22亿元,研发新型造纸机械、高性能耐磨球等新产品19种。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产值超3亿元企业发展到4户。
做大民生蛋糕,瞄准民生实事。过去的五年,洮北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帮民困,解民忧……一幅生动而又活力四射的画卷在洮北大地徐徐展开
华灯初上,王大妈早早吃了晚饭,穿上粉色的上衣,黑色的舞蹈裤,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家附近的小广场走去。这里早已聚了十几个和王大妈一样打扮的人。“王姐,你今天来晚了啊。”“儿子回来了,吃饭晚了一会儿。”一边与老姐妹打招呼,王大妈一边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当中。轻快的音乐、优美的舞姿、快乐的笑声,勾勒出一幅洮北人生活和谐幸福的画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成为洮北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蛋糕越做越大,洮北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五年来,洮北累计投入“三农”和民生事项资金67.6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7%,一批惠及城乡的利民实事全面落实,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城乡低保、养老保险、新农合应保尽保,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改造棚户区33万平方米、农村危房10351户,新建农村公路316公里,居民群众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开展服务型社区建设,新建社区活动场所22个,“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星级社区服务全面覆盖。“六五”普法荣获全省先进县(区)称号。信访维稳不断加强,一批信访积案、难案得到妥善解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平安洮北”建设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抢抓重大机遇,绽放城市新颜。过去的五年,洮北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奏响美丽洮北新的乐章
走进海明路步行街,你会发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风景。装修时尚的商铺,形态各异的雕塑,休闲小憩的石凳……穿行于洮北各个小区、街路更会让你耳目一新,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感叹。
党的十八以来,立足抓建设、强管理,大打攻坚战役,着力推进城区改造。“海绵城市”(老城区综合提升改造)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洮北区强力推进老城改造,完成“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15类、368项城市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洮北区新增大型环卫机械设备34台(套),主要街路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冬季清雪实现机械化。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连片整治等基础建设项目339个,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和生态村73个。平安镇中兴村社区化建设成为全市典型,青山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林海镇被评为国家重点镇和新型城镇化试点镇。
推进改革步伐,狠抓农业农村。过去的五年,洮北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深挖资源优势,扩大品牌效应,处处流银淌金尽唱丰收曲
金秋时节,放眼洮北大地。稻浪翻滚如波似海,火红的高粱坚实饱满,银龙般的大棚区内,各种蔬菜长势良好。德顺蒙古族乡城四家子村的齐平大姐正在大棚内忙碌,采用无土栽培种植西红柿让齐平尝到了甜头,一棚出了3万元。“没想到没有土也能种西红柿,而且还特别好吃。这回又种了一棚,希望卖个好价钱!”
党的十八大以来,洮北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比较优势,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5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两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称号。高效特色种植面积扩大80%。温室大棚数量增长44%,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洮北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植,适度减少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和杂粮杂豆、经济作物。棚膜经济方兴未艾,在全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运用现代设施、装备和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鼓励发展特色作物种植和高效棚膜经济。依托到保、洮河、德顺、林海、金祥等沿河乡镇自然资源禀赋,做大沿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依托三合、东胜等乡镇杂粮杂豆种植传统优势,做大绿色粗杂粮生产基地;立足发挥平安、平台、东风、青山等乡镇现代棚膜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高标准、规模化棚膜经济园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果蔬花卉生产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农民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如今的洮北已夯实基础,正策马加鞭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