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利伟)10月18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冲破晨雾,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张树森创办的“报吧”内就已经人头攒动了。他们都是乡里的农民,天天来这儿读书看报、探讨交流,可今天却不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换上了新衣。
“韩大姐,今儿穿得可真鲜艳啊!”
韩海米瞧了瞧自己一身绚丽艳红的蒙古袍,美滋滋地转了一圈。“漂亮吧,这可是我特地为十九大缝制的新衣!”
“嗯嗯嗯,真好看!一点儿也不像70岁的人!”屋里传来阵阵欢笑声。
8时左右,“报吧”主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张树森对大家说:“请大家先放下书报,听我说两句。今天,党的十九大将隆重开幕,我提议,我们每个人向党说句心里话,用这种特殊形式来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好不好?”
“好!”大家异口同声。
五道营子村蒙古族老农民韩都冷首先说:“农民种地不交税,国家还给补贴发。”大家鼓掌。
“合作医疗遍农村,不愁生病无钱花。”年近八旬的老人伍成林刚说完,掌声响起。
富民村安富接着说:“告别多年泥土道,柏油马路修到家。”大家叫好。
“文化大院村村有,全乡人们乐哈哈。”五道营子村蒙古族女村民包图雅的一句话,让大家的笑声和掌声又响起来。
“种地实现机械化,不用人工种铲收。”“告别昔日苦水井,安全水通到千百家。”“农民建设新砖房,国家又把补贴发”……
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屋内掌声、叫好声不断。
9时,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开幕,会场的掌声和乡村“报吧”内人们的掌声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