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白城有这样一对夫妇,先后伺候四位老人。在工作时间里,他们和别人一样,忠实履行单位职责。八小时之外,他们夫妇俩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在漫长的20多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在双方父母身旁,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邻里、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当代好儿女”的典型形象。他们,就是白城中医院药剂科主任邸平夫妇。
1986年9月,他们夫妇结婚。1995年,邸平的公公因前列腺肥大住院行切除术,术后的几天疼痛难忍。夫妇二人日夜守候在床前悉心照料,使老人的病情慢慢好转。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邸平的婆婆因在医院照料公公在卫生间滑倒股骨头骨折,在另一家医院做了人工股骨头植换术。夫妇俩人和兄弟姐妹们奔波在两家医院之间,吃不好,睡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公婆病情逐步好转,他们疲惫的脸上也现出了笑容。
1998年,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他们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
2008年10月6日,邸平的父亲在沙发上坐着休息,起身站立时,突然股骨头处疼痛难忍,不敢移动,夫妇俩请来医生为父亲做了检查,确定为股骨头骨折,经医生建议,在家卧床保守治疗。由于父亲年龄较高,3天后病情加重,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后来将老人送到医院,经脑部CT检查确认为脑梗塞,老人住进了医院。当时,老人神志不清,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夫妇二人轮流陪护,悉心照料,20天后,老人转危为安。
夫妇对四位老人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四位老人分别患有高血压、脑梗塞、慢性支气管哮喘、心脏病和膝关节炎。妻子身材弱小,为了使老人得到锻炼,每天多次扶上扶下,三天两头为老人洗澡,遇到丈夫工作忙,妻子自己照顾老人时常常是一头汗水。晚上主动扶老人,端屎端尿,老人大便不通,就动手帮助排便。以前他家休息日向来是两顿饭,自从老人进门后,需要少吃多餐,改成一天三顿饭四顿饭,在饭菜安排上迎合老人的口味。怕老人寂寞,给他们订阅报纸、期刊。
从1995年到现在,20多年光景过去了。双方的父母相继病倒,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一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他们夫妇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母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
这些年,他们夫妇感受了太多的生死离别,3位老人已相继离世。结婚以来,夫妇两人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妻子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丈夫一心为家,勇挑重担。他们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女儿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随和的好邻里,在同事面前是团结友爱的好朋友,在双方父母的眼中更是体贴孝顺的好儿女。
现在,年过半百的夫妇俩还伺候着86岁的老母亲。他们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孝顺老人,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儿女责无旁贷的责任。夫妇对待双亲的人间真情,感动了街坊邻居,也感染了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