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强军梦引燃军事题材影视创作
品评书法须备慧眼
观众在成熟起来
山亭水寺一巢湖
两部门向全国老年人推荐55种出版物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评书法须备慧眼

●罗雁鸣
 

在书法圈里乃至“圈外”,经常遭遇这样的提问:现在中国谁的书法第一好?某某人的字写的看上去不怎么样,咋还夸他写的好呢?诸如这般提问,假如提问者是书法的“化外”之人,则无可厚非;如果是圈内人所提,则说明可能还没有真正迈入圈里。在书法界自古以来就没有把哪位书法家的字排名第一,哪位排名第二、第三的。但有把书法家的作品分成神品、能品、妙品的,但也是将书法作品归类,而不是只有一人的作品属于神品。王羲之被尊为“书圣”,那也是因为唐朝皇帝李世民偏爱王羲之的字才得以冠名的。其实对于王羲之的字后人尚有很多微词。如唐代张怀瓘在品评王羲之书法时便有“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韩愈更在诗中贬斥王羲之书法为“羲之俗书趁姿媚”。什么叫“无丈夫气”?什么叫“俗书趁姿媚”?说白了就是缺少阳刚之气。王羲之书法真的缺乏阳刚吗,绝不尽然。梁武帝认为王羲之书法的气势足以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这是何等气势!所以,评价一个书家的作品之优劣、美丑,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王羲之的字是属于雅俗共赏型的,不论外行或内行都能接受得了。而有些书家的字则是“阳春白雪,和者概寡”型的。甚至有的在评价某书家作品时似乎故意说反话,故意以丑为美的。如曾熙(清)评价沈曾植书法是“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沈字一拙二生三不稳,这还是好字吗?怎么还能“胜人”呢?也许一时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用心解读沈曾植书法就会发现,曾熙对沈书的评价是何等的生动和准确!先说说“拙”,书法作品的稚拙之气历来受到追捧和欢迎。所谓“稚”是指不成熟的孩子气,拙与巧是对立的,拙与笨或属同类。又拙又笨怎么会是好字呢?我们都知道《老子》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绝不是真的蠢,真的笨,而是恰恰相反。但为什么会以愚和拙的面目示人呢?这便是智慧的象征,是含蓄、蕴藉,锋芒不露。所谓“生”,指的是一种返朴归真,是“熟后之生”的“生”。熟是生的延续,是美的基本因素;生是熟之繁衍,是美的升华。正如明代汤临初所言:“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说起来好像绕口令,但确是经验之谈。至于沈字的“不稳”则讲的更有意思。什么叫不稳?无非是东倒西歪,重心偏移。反之,又平又稳好不好呢?王羲之曾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书法创作上的大忌,即通篇作品无变化无起伏无矛盾无对立,因而无味无趣。这样的书法绝不是好书法。那么,沈字的生动、成功之处正在于强调了变化,是真正的好字。说到沈曾植的书法功力还是相当了得的,他正、草、隶、篆四体皆善,而唯以行草见长。他的作品的“拙”“生”“不稳”,正是对书法大美的成功追求和卓越表现。他的字初看不抓眼球,但细品之后,方觉功力深厚,内涵丰富,风神独具,美不胜收,胜人之处多多矣!

如此说来,欣赏或品评一个人的书法作品优劣,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真正具备书法眼光。书法眼光的养成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方能炼成一双慧眼。品评一件作品,一定要在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书法审美上成为行家里手,使自己的书法创作随之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正可谓:

墨海茫茫恐无边,鱼龙劲舞正翩翩。

只待修成法眼亮,可睹真龙跃上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