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女交警的坚守与求索
十九大报告天天学
拾金不昧好司机
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软环境建设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交警的坚守与求索
——记白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追逃大队民警张永芝
张永芝在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
张永芝和同事在勘查事故现场。
 

□邹继华 本报记者 李彤君/文 张风/摄

眼前的张永芝,文静而内敛,白净的脸上即便微笑都是浅浅的,说话轻声轻语,眼角的那一道皱纹,印证了她历经风雨。如果不是穿着一身警服,你很难把她与“车祸现场”“追逃”这些语汇联系在一起。张永芝所从事的交管工作是法大于情的工作,而面对前来处理交通事务的群众,张永芝却始终保持着微笑。这微笑的背后,无人知道她作为一名警嫂,又如何用并不刚毅的双肩担起了家庭这副重担,护佑一家老小,从困境中走出来,走向幸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印证了一名女交警的坚守与求索。

她,白城交警唯一参加追逃工作的女民警

1972年出生的张永芝大学毕业后,于1995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在是白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追逃大队民警。缘于所学专业,张永芝对公安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尤其是自2002年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后,她被调整到市交警支队公路大队,在交通科任内勤。这项工作单调而繁琐,但张永芝却在平淡中看到了警察职业的伟大。多年一线交管工作,她没有显赫的功绩,也没有惊人之举,却把对公安事业的激情汇入日常点滴工作中,与万千同事一起形成合力,构建起人民平安的基石。

张永芝经常参与刑事和行政案件处理的工作,办理网上立案、拘留、报捕、起诉等法律手续,包括网上上传卷宗所有材料,去检察院移送案卷。因科里人手少,她经常跟男民警一起去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包括24小时提讯、宣捕等。在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张永芝反应迅速,配合有力,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2016年12月28日晚,在洮北区林海镇至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的道路上发生一起机动车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逃逸。作为“12·28”交通事故逃逸案专案组的一员,按照分工,赵体江、张永芝被分到一组,在专案组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化装侦查、蹲坑守候等手段,以案发现场为中心,以现场搜取的痕迹物证为线索展开全面调查。经汇总各方信息,专案组初步确定,肇事嫌疑车辆为白色方头捷达牌轿车。然而,该车已七易买家,通过多方查证,最后得知,该车于一年前卖给了林海镇一个叫常某的人。

赵体江、张永芝便换上便衣、开着私家车,几经周折找到距事故现场仅几公里远的常某家。在与常某的邻居交谈中,得知常家确有一台白色捷达轿车。据常某讲,这台车是他侄子常某某的,并据常某的描述,掌握了常某某的体貌特征及具体住址。次日凌晨,对常某某实施抓捕。几经周折,犯罪嫌疑人常某某落网,其如实供述了驾车肇事逃逸的全部过程。

在侦破此案中,张永芝放弃休息,连续工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走访调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线索,为尽快破案提供了有利条件。

她,甘作白城交管工作的“守门员”

每当发生死亡交通事故,为快速上报事故信息,无论半夜、凌晨,还是节假日,张永芝都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为了快速办理拘留、批捕等法律手续,勘验现场、检验车辆,她都像男同志一样干在前、冲在先,同事们劝她不用这么跟着,太辛苦,她却只是一笑,从未停下脚步。

在法律文书、案卷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中,张永芝始终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在人员配置少、工作任务量大的情况下,从不向领导提要求、讲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档案文书管理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开展事故处理优质服务年活动中,为提高案卷质量,使整体工作上档次,张永芝经常放弃节假日、双休日,主动到单位加班。她所处理的档案、装订的交通事故卷宗,在全省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现场会上,被省交警总队确定为样本卷推荐给全省56个大队观模,受到全省同行的一致好评。她所管理的档案,被白城市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二级先进单位。

基层交警工作是一项“不显山不露水”的工作,而且经常面对老百姓,繁杂、琐碎。工作中,张永芝面对求助群众总是微笑面对、热情服务、耐心帮助,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回。在解决群众纠纷时,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劝说,有理有节地进行沟通与疏导,在消除双方不满情绪、敌对情绪的同时,积极帮助纠纷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工作中,她还乐于帮助别人。

2016年1月的一天,一名周姓老年妇女的女婿李某开车肇事,当时认定李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周某听说后到大队吵闹,任人劝说就是不理会,蛮不讲理,喊了一天嗓子都喊哑了,就说为啥认定她女婿有责任?张永芝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前耐心地对周某进行司法解释,并从被撞方的角度进行于情于理的讲解,使周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消除了不满情绪,化解了矛盾。

她,心中“藏着情”眼里“装着事”

平时不温不火的张永芝,却是个情感细腻的人。

1995年经同事介绍,当时还在洮南市交警大队工作的张永芝与洮北区交警大队的民警于洪涛相爱了。但现实是,相距30公里的“异地恋”考验着两个人,一年难得见上几次,他们的最终结合,绝不是靠着鸿雁频传、相思如海,而是两个人虽然有着同样繁重的交警工作,但也有着同样强烈的敬业之心,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走向了婚礼的殿堂。

婚后,张永芝夫妻7年两地分居、两地奔波。随着儿子的降生,现实又一次摆在了张永芝的面前,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幼儿,都需要张永芝做出选择。她婚前,婆婆就得了风湿病,且生活不能自理,公公有严重的气喘病无法劳动。而作为警嫂,她理解丈夫,就像理解自己一样,理应做好贤内助,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重担一副又一副压了过来,如何处理好“家”与“国”的关系,对于家庭的实际情况,张永芝觉得这都是她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放下哪个都会成为她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而因为家事影响了自己所钟爱的公安事业,她又觉得愧对这身庄严的警服。怎么办,只有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没时间挤时间、没时间抢时间,在取舍中,她的天平又总是偏向于工作。张永芝早早给儿子断了奶,每天起早做家务,给老少三代做好饭菜,清洗衣物,然后上班。等到晚上孩子睡了,再贪晚开夜车处理工作,所有工作无一遗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付出见回报,张永芝贤淑持家、勤勉敬业的精神,像榜样一样带动着孩子,如今她的儿子也追随父母的脚步,走进了公安警察学院,立志未来成为像父母一样服务于人民的好警察。

很多不了解警察的人,觉得警察“无情”,而张永芝解读警察职业,却是“于无情处见有情”。

前几年,在国道302线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门前的公路上,洮北区平安镇辉煌村村民尚某因交通事故死亡。尚某家庭条件非常困难,80多岁的老母亲因相依为命的儿子没了而悲痛欲绝。在处理该起事故中,老人来市里处理交通事故的路费都没有,中午也回不去家,就在大队走廊里呆着,见此情况,张永芝不但多次接送老人,而且中午还给她买些饭菜吃,让老人在承受丧子之痛的时候,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

见老人经济实在窘迫,张永芝又给了老人500元钱,让她解决燃眉之急。老人既感动又感慨地说:“都说警察铁面无私,我遇到的这位女警察,和蔼又亲切,就冲她对我的态度,我也得好好配合公安处理好孩子的事儿。”正是张永芝的爱心之举,使这起重大交通事故很快得以顺利解决。

张永芝在平凡的工作中袒露着一份质朴的情怀,如涓涓细流,润泽一方水土,折射出的,却是千千万万中国公安交通警察对人民群众的人间大爱、对公安事业的赤胆忠诚,诠释着人民交警为人民的真正内涵。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