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如何在冬季预防呼吸道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何安全平稳地度过冬季呢?
掌握季节特点 采取措施巧预防
专家表示,进入冬季后,空气较为干燥、寒冷、气温变化较大,同时,室内外温差大,由于取暖及降水减少等原因,大气中的粉尘颗粒较多,雾霾天气交替发生,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会损伤和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引起呼吸道细菌及病毒繁殖,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冬季又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平常的感冒常常会诱发和加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冬季对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应格外注意。
对于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其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预防感冒就要切断传染途径,远离感冒患者,接触病人时要注意隔离,戴口罩,加强手卫生,在感冒和流感流行时减少或避免到市场、超市、医院、公共汽车等人流密集地方。人在受凉、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下更容易患感冒,要注意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气候突变时,要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患者是感冒的易发人群要尤为注意。通过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也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冬季也要注意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因为外面寒冷而忽略了通风换气,密闭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更应定期通风换气。换气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一天2~3次。通风换气时要注意保暖,雾霾天气不要通风换气。
感冒后无需惊慌 咳嗽时间长要警惕
专家表示,感冒后,患者首先是要注意充分休息,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量多饮水。感冒主要是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只是少数。对于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不超过2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应用相应的药物或及早就医。对于普通感冒患者大多数是不需要应用抗菌素,可以对症口服感冒药,并且感冒药的成分大致相同,只服用一种就可以了,也可辨证给予清热解毒或辛温解表和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只有少数出现黄痰,血液检查提示有细菌感染时,方可应用抗菌素治疗。
普通感冒一般5~7天可以自愈。但是,一般感冒后咳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可达8周,值得注意的是引起上感的病原体大多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种类型病毒,同时健康人群亦可携带,机体对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短暂,病毒间也无交叉免疫,所以可反复发病。少数患者也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以咽炎为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可继发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应警惕。
(江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