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字经》改“纲常”值得商榷
从弃儿到祖龙
胡歌:生活有态度,演戏才能有态度
现实题材电视剧丰收 古装IP剧降温
好好说话
华夏文明里的“玉礼器”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字经》改“纲常”值得商榷

 

●何勇海

流传甚广的国学经典《三字经》近日有了一个新版本,即年已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编注的《三字经节简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认同《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的内容,宗璞对其进行了一些删改,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举。(见7月31日《北京青年报》)

《三字经》删“纲常”内容,恐怕值得商榷。从报道来看,《三字经节简注本》将原文中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改为了“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将“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改为了“为祖国,为人民,寻求真,多行善,创造美,度一生”……仅从文学性上说,改编的这两句就比原文逊色些,虽然《三字经》原本就通俗而朗朗上口,但总体来说还是文绉绉的。而改编的这两句,显然有失文雅。

《三字经》本是古代经典,它所提到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大致是主张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这是古代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虽然我们废除帝制已经100余年,皇帝早已不存在,不必再讲“君臣义”,但“父子亲”与“夫妇顺”,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不能随着“君臣义”一起删掉。即使保留“君臣义”也没有大问题。“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是对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理论总结,现在的人们在用它来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时,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特定历史阶段人际关系的全貌,而不是一鳞半爪。

对于“三纲”到底是不是糟粕,近年来屡有争议。按照传统理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实际上,“纲”是准则、规范、表率之意。有不少学者认为,“君为臣纲”意为当君主的要为臣子作好表率,“父为子纲”意为当父母的要为子女作好表率,“夫为妻纲”意为当丈夫的要为妻子作好表率。可见,“三纲”并非仅仅约束臣、子、妻的,也对君、父、夫有约束。从该角度说,此“三纲”未必就是糟粕,未必会腐蚀孩子心灵。

囿于历史局限性,一些古代经典读物难免有一定的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它们能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且不断流传,证明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还是不宜轻率地改头换面。

对传统文化确实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不应是在编纂出版那些古代经典之时。“去糟粕”应该放在我们用经典读物教育熏陶孩子之时,不简单地要求孩子囫囵吞枣地背诵经典,而是“探究式”学习,有所批判,有所扬弃。比如“君为臣纲”,其实就可以让孩子们理解为领导要为工作人员作好表率,“上致君,下泽民”就可以让孩子们理解为“上可以报效祖国,下可以为人民谋福利”。

最重要的是,删改后的《三字经》还是原来意义上的《三字经》吗?当然,不妨编一个《新三字经》来表达自己的所有观点,而不是改编原著,在原著上打补丁。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