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市初步形成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白城农商行入村发放“社保一卡通”
白城长安机场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农村娃精美粘贴作品展举行
增值税发票知识——发票开具篇(一)
农业发展
通榆首批“焊工”赴青岛务工
大安国税“五个联学”促进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机械安全操作基础知识
兴隆山镇纪委积极落实监督责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力培养实用人才 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我市初步形成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本报讯(刘锐)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完善体制机制,拓宽办学渠道,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强化内涵、突出特色,较好构建起初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全市现代中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办学质量和效益日益凸显。

——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发展保障。认真履行政府职责。2015年,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仅市本级中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量比例从2015年的33.5%提高到2017年的40.5%,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了由市县两级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实行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工作责任和问责制度,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管、教育主管、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合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格局。强化政策支持。各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落实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压缩普通高中招生比例,逐年加大职业教育比重,职普比例差距逐年缩小,全市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每年递增10%。近3年,市直高中、中职学校招生实现了初步均衡。今年,白城市第一职业高中在校生达到1368人,创近20年来之最。

——创新办学模式,激发办学活力。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积极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助力中职学校良性循环发展。落实中高职衔接项目,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2014年以来,各校先后与白城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12所高校开展中高职“3+2”“3+3”“3+4”学制衔接共招生838人,学生通过连续5至7年的中高职学习,实现实用人才学历层次提升。实施订单式培养,畅通招生就业通道。各校与青岛海尔集团、三星视界有限公司等域内外41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既满足企业用人需要,又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造实用型人才。两所中职学校与省内9家企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白城市第一职业高中成为2017年吉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学生由企业高水平的技师和工程师进行“传、帮、带”,在录用上企业优先考虑,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

——强化技能训练,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以来,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投资共1.61亿元,新建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改扩建实训车间、实训室62个,全市校外实训基地50个、校内实训室96个,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设备总值3656万元,按照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达标率为96%。今年,1.7万平方米的中职实训基地在白城职教中心投入运营,目前,已完成酒店服务与管理、机电和汽修3个专业200余名学生实训,将成为涵盖各县(市、区)的全市中职教育有关专业公共实训基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开展教师业务能力统一测试、组织参加各级教师技能大赛和培训,积极锻造一批适应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7人,获省认定“双师型”教师167人、市级认定“双师型”教师292人,有省级“技能导师工作室”2个。强化学生实训教学管理。各学校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尝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等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坚持以赛促教促学制度。2015年以来,有26名学生、62名教师在国家和省技能大赛中获奖,1名学生代表吉林省参加了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几年来,我市坚持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对口升学率达到98%以上。此外,他们发挥资源优势,拓展服务社会能力,年培训在职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0.5万余人。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