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千里追寻只为一诺千金
别样的孝心特殊的爱
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机关廉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7年12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追寻只为一诺千金
——记“最美军嫂”郑浩
 

□冯利董 本报记者 李彤君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幸福来得好不容易,才会让人更加珍惜;终于等到你,差点要错过你,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是她和丈夫爱的历程。因为爱,她从首都北京来到塞外鹤乡白城;因为爱,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万元高薪……她就是在军嫂网、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共筑钢铁长城·寻找最美军嫂”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军嫂”的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白城中心支公司的郑浩。近日,她将赴京参加致敬军嫂盛典晚会。

有一种缘分前生注定

四方坨子这个地方,名不见经传,当地老百姓知道,这里关押着几千名重刑犯人。遍地蒿草丛生,林立的高墙,密集的电网,公安武警日夜执勤站岗,这就是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四方坨子。作为北京某航空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郑浩为什么从北京直飞这里,而且还搬来了17箱东西呢?

郑浩1986年出生,已过而立之年,作为女性的她,一头短发,干练中透着精明。就这样一个人,不在北京的航空公司当金领,却跑到大东北来干什么?用郑浩的话来说:“我要找他。”这个他,叫宋博,郑浩的高中“月刊”同学,后成为她的丈夫,现任武警吉林省总队白城市支队四中队政治指导员。

宋博和郑浩都是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高中时,两个人曾在一个班级作了一个月的同学,之后郑浩就转学去了别的学校。高中毕业后,宋博没有再继续读书,而是穿上了军装,来到了东北吉林入伍当兵,成为一名吉林市的武警战士。

宋博在吉林市度过了一段艰苦时光,白天训练、执勤,晚上挑灯学习。凭着一股韧劲儿,宋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成绩突飞猛进。2005年,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武警工程大学汽车指挥专业。同年,郑浩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会计学专业。

就在宋博大二假期回家探亲时,偶然间听同学们提到郑浩,无不说这个女孩考了个好大学,学的是最热门的会计专业。她上大学后不但学习好,而且还自学国画,多才多艺,特别优秀。同学们的一席话,打开了宋博记忆的闸门,对郑浩积存已久的思慕又一次袭来。宋博二话没说,向同学要来了郑浩的联系方式。就在宋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话打给郑浩时,郑浩却惊愕地认定这个电话是诈骗电话。还好宋博报出了当年班主任、班长等人的名字,郑浩才勉强认下了宋博这位同学。

有一种选择从未改变

正是宋博的一个电话,让两个年轻人的心又泛起了涟漪。一来二去的沟通,郑浩从宋博身上看到了当代军人的真挚与豪迈,也感受到了宋博巨大的变化和人格魅力。但这个“爱”字两个人却始终没有说出口,这一切,缘于宋博想到了自己。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依然是吉林,那里冬天冰天雪地,而女孩儿谁不向往条件优越的一线城市,看郑浩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那些高端的专业术语自己根本听不懂。“大头兵”怎么能追得上“白富美”的脚步?现实的巨大差距,成为了他俩之间最大的障碍。

宋博把爱慕又一次深藏心底,把精力全部用在刻苦训练上。他发了疯似的学习文化知识、苦练军事技能,经常跟郑浩探讨学习方法,交流读书心得,每个月100多元的津贴,大部分变成了电话充值卡。

随着大学毕业的临近,郑浩和宋博的毕业去向越来越明朗。宋博可以向郑浩表白自己的感情了吧?可这“临门一脚”他又选择了退缩。吉林那么远,人家能愿意?何况,宋博的父亲患有尘肺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而摆在郑浩面前的是一条阳光大道,北京工作、金领工资。父母一听女儿应聘的单位在北京,高兴得直奔主题——在北京找对象。

就在郑浩去北京报到的时候,宋博的毕业分配也下来了,武警白城市支队,工作地点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四方坨子监狱。

2008年7月,宋博到部队所在地坨子报到。他走上工作岗位没多久,就非常郑重地向郑浩讲述了自己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把自己的家庭条件重点强调一遍,然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希望你幸福,可我更怕你跟着我遭罪、吃苦,更怕作为一个男人,不能给你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与宋博的相处中,郑浩已然感受到了这个男人善良、阳光,且睿智的一面,又时常纠结在忠孝不能两全的痛苦中,让人心疼。

有一种坚守不离不弃

选择和宋博恋爱,郑浩首先战胜了自己,不因驻军边远而畏难、不因聚少离多而埋怨。但当郑浩把自己的想法讲给父母听时,她的父母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凭什么已经在北京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女儿,要到大东北找个穷小子嫁了?”“边远地区看犯人的军人能优秀到哪去,想找军人,在北京又不是找不着。”郑浩的父亲特意买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房间里,他手指着地图说:“找吉林白城都费劲,更别说找四方坨子了,听都没听过。”

亲情的压力接踵而来,郑浩引发了家里一次又一次“地震”。阻力重重之下,郑浩还是把宋博带到了父母亲戚面前。没想到,小伙子质朴的秉性、诚挚的谈吐,给郑浩的家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就这样,经过两地3年异地恋,2012年5月,郑浩毅然和宋博领取了结婚证。

应该说,“金领”郑浩的婚礼在当年非常寒酸。

在郑浩的老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娶媳妇,尤其是娶大学毕业的女孩儿,男方要给10多万元彩礼,而且还要一次性把女方读大学期间的费用给女方家长。而郑浩不但闭口不提彩礼,就是结婚的一些用品都是自行购买。最经典的是,婚礼前两个人都还在忙于工作,一看要到日子举办婚礼了,郑浩一个人在北京的商场买了一身婚纱,拎着就回了老家。而临时设在宋博家的婚房还是他父母结婚时的石头房子,房龄都得有40年。看看家徒四壁,宋博满脸歉意,郑浩却一脸甜蜜。

婚后,因为工作原因,郑浩和宋博只能两地分居。一年中,宋博只有40多天的探亲假,为了多一次团圆,宋博总是化整为零,上半年休20多天,下半年再休20多天。而为了能相聚,郑浩总是辗转千里,奔向宋博。两地分居的日子里,一沓一沓的车票印证了千里姻缘的艰辛与执着。

有一种牺牲无怨无悔

如今,两个人结婚已5年了。宋博曾问过郑浩:“我们从相处到结婚,我没给过你承诺、没给你买过像样的礼物、没送过时髦的衣服、更没结伴旅游过,别的女孩子能得到的我都没给过你,你为啥还是选择我?”郑浩总是笑笑不予回答。因为有些感情,缘于爱情,又高于爱情,这中间有万分理解,也有百般心疼。

2015年,宋博的父亲尘肺病复发,在老家昏迷,情况紧急被送到北京的医院进行手术。而宋博当时正在沈阳指挥学院接受预任主官培训,根本脱不开身。郑浩一边安慰宋博要安心培训,北京这边有自己,一边奔波于单位、家和医院之间。每天下班后,郑浩炖好鸡汤、骨头汤,再坐2个小时的地铁送到医院,照顾公公,安慰婆婆,返回家时都已经是夜里11点多。但她从不向宋博诉苦,总是告诉他:“这里有我呢,你就安心培训吧。”一个月后,老人出院了,郑浩却消瘦了五六斤。

结婚5年,两地分居4年,两个人一直没有孩子。一想到妻子南来北往的奔波,再看看自己无暇照顾的年迈双亲,宋博感到既对不起父母,又对不起妻子,思来想去,便萌生了转业的想法。

郑浩知道丈夫深爱军营,深爱这身军装,要不是家庭原因,他哪能舍得脱下这身军装,天大的困难,她可以扛着,但不能让丈夫的人生留有遗憾。

此时的郑浩已然面临下一步接任主管这一职位,从毕业至今8年,郑浩凭着敬业、勤勉和严谨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当宋博流露出离开部队的念头时,郑浩觉得一个人、尤其是女人,真正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事业上,如果一个人把最青春的时光浪费在车船劳顿上,把享受短暂的家庭幸福当成奢侈品,那这样的事业成功是不是代价太大了呢?如果就这样让丈夫脱下军装跟自己去了北京,热爱部队的他总有一天会后悔。而自己可以放弃这份工作,不就是去东北吗?有爱人的地方,在哪儿都是家。

是走?是留?商量、假设,无数次的沟通,整整一年多,最后郑浩还是痛下决心,离开了自己工作了8年像家一样的单位,2016年7月到东北陪丈夫宋博。

有一种希望从头再来

放弃北京的优越工作,随军来到边远的东北,这一消息虽然让郑浩的家人、亲朋有很多费解,但是郑浩的很多同龄朋友还是把祝福送给了她,鼓励她到了新地方好好生活。

离职后的郑浩从来没有后悔过,在她看来,她的工作在地方,这份工作放弃了,还可以重新去找。但军装脱了,就无法再穿回来。爱,并不仅仅是一句山盟海誓的诺言、一次承担或奉献,还有对现实的妥协和牺牲。“为了他,我愿意接受这个妥协。”就这样,郑浩带着17箱个人物品,从北京搬到了白城市。

为了让宋博安心工作,也让宋博别有太多愧疚,搬到白城仅一周,郑浩就开始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燃气公司做会计,2000块钱左右的工资。虽然这份薪水令郑浩的内心多少有点失落,但一想到每周都能与宋博团聚,她的心里就又充满了欢喜。

随着自身的不断努力,2016年12月,郑浩通过竞聘进入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白城中心支公司做财务人员,工资待遇也大大提高,但工作难度大、强度大、压力大,郑浩凭着一股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到一年时间就得到了公司各级领导的肯定,成为了财务部经理。在郑浩的努力工作下,财务部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集体。财务工作敏感、原则性强,郑浩始终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坚决执行各项财经纪律,被公司称为“女管家”。

每当有人问起郑浩在白城苦不苦?累不累?后不后悔?郑浩都笑着摇摇头。千里追寻到东北,担当在肩、痴情在胸、温暖在心,哪曾有过后悔。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