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继承革命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精神指引,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撑。正确把握其内涵和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革命文化的内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党的政治追求和完成近代中国历史主题而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卓绝奋斗的文化结晶,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所有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革命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传承、融合和发展创新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革命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满足人民利益为准绳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灵魂,体现了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革命文化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晶。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儿女的革命斗争史。中国革命文化正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文化凝聚,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以及遍及全国各个角落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先进集体与英雄人物等,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社会民主和谐为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革命文化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特色鲜明的精神追求、孕育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品格。革命文化如一篇波澜壮阔的史诗,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内涵。革命文化诠释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鲜明品格,培养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彰显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涵盖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精神和主题内容。
继承革命文化的当代意义
革命文化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形成了独具红色气质的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政治文化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这种理想主义的革命信仰就是我们党的初心。深刻阐释和准确把握以革命理想、忠诚意识、牺牲精神、红色基因为核心的革命文化精髓,以期来涵养党内政治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与载体。革命先辈在革命、建设、改革激情岁月中的丰功伟绩和艰辛探索,形成了蕴含着他们的思想、经验和智慧的革命文化,“不忘初心”就是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借鉴革命文化的精髓,才能使我们的党根基牢固、永葆青春,不断增强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
革命文化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精神指引。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都需要伟大的精神指引。革命文化就是这种伟大精神的一个方面的写照,为新时代中国精神奠定了宝贵的思想基础。继承革命文化让中国精神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翔实感,让爱国主义精神鲜活生动起来,容易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为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是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文化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因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包括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需要,是人民在生活富裕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只有继承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总结革命文化的历史经验教训,弘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继承革命文化的实现路径
继承革命文化要深挖其核心内容。深挖革命文化的内涵是革命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一是要加强党史研究,深挖文化特质。二是外化革命文化,解读文化内涵。要以艺术的手段外化革命文化,积极创作优秀革命文化影视作品、举办革命文化主题活动等,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革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要把继承革命文化的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形成常态化的工作,让革命文化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继承革命文化要发挥功能优势,强化辐射渗透。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能使广大青少年在游览、观光、体验中接受革命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就会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强化,形成优势文化。
继承革命文化要探寻推进革命文化宣传教育途径。一是通过构建多元的革命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应用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使革命故事在群众中广为传颂。二是中小学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系统成为常态,使革命文化精神入脑入心。
继承革命文化要积极推进革命文化的互惠交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丰富了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使中国文化的辐射力不断得到提升。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发挥革命文化的优势,不断提升革命文化的内涵,提升其感召力,要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好中国革命文化故事,不断丰富中外文化交流的契合点,增强革命文化的辐射力。
继承革命文化要积极推进革命文化的文以化人建设。继承革命文化,要根据情感共鸣规律,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利益诉求,通过内涵的挖掘、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以贴近人们心理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化的手段来展示革命文化,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共鸣,这样才会有利于革命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继承革命文化要积极推进革命文化的惠民工程。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因此,要积极推进革命文化的惠民工程,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具体原则不断加强革命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能力,破解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文化权益问题,让广大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总之,继承革命文化就是要将革命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深刻挖掘革命文化的深刻内涵,阐发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使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焕发青春,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借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精神支撑,在坚定人民文化自信的新任务中,绽放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作者单位:中共白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