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远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十分必要,这对我们今后搞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从经济学角度看这鲜明地回答了经济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根本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感情,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人民经济学。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指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各项工作举措,都是围绕增进人民的利益和福祉展开的,都贯穿着增进人民利益这条主线。我们可以说,新时代最具有标志性的分界线就是,从过去通过少数人先富起来带动多数人共同富裕,转变升华为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实现人民的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把经济发展定位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人民经济学体现了热爱人民的情怀,在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使命的阐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习近平提出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把它升华到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的高度,这说明进入新时代,经济建设仍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角度回答了我国为什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从历史使命的角度回答了我国为什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任务的把握回答了发展什么的问题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的一个重大科学判断。新时代不仅仅具有新常态的特征,表明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表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改革进入了攻关期,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科学论断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引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说,我国在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和在总体上实现小康及在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发生了从数量满足到品质享受的变化,而且需求的广泛性大大扩展,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各项发展规划的落实,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实体经济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够、民生领域方面的短板这些问题以及脱贫攻坚、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难题,着力解决这些制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任务的把握,回答了发展什么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及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顶层设计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战略安排,即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是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安排体现了我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体现了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心和信心。对于经济发展来说,通过市场方法预测经济发展的未来通常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通过国家的宏观规划设计就会有一种奋斗的方向感,使人民有了努力的方向,进而产生了实干兴邦的动力。在这个战略安排中,体现出我党坚持经济发展与经济治理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轨道。习近平在报告中还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个顶层设计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有了依据和抓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及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顶层设计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是新时代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同时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白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