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母爱如海,但最爱我的母亲却在深冬走了,那是一个极冷的日子。常言道,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在握着母亲已凉的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寒意”……
母亲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之旅中,用善良的心,勤劳的双手,扶危济难,操持家务,承担责任,无怨无悔,为身边人及后辈所敬仰。母亲1928年出生于辽宁省一大户人家,是7个姊妹中最小的一个,解放前随父母来到吉林省生活。母亲常对我们讲,她小时候和叔伯姐妹几十人生活在一起,那时生活无忧无虑。
我父母婚后伊始,生活极为清贫。为改变生活境遇,妈妈鼓励爸爸出外找工作。爸爸一根扁担,就将全部家当挑到白城。没房住,他们自己盖。从此,种田、出工……昔日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弱女子,变成一名极为能干且持家有方的主妇。随后,3个哥哥相继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粮食非常紧张,可妈妈总能让家人吃饱肚子。而她,则是在丈夫和孩子们吃完饭后,以米汤充饥。即便如此,她还救济那些饿得晕倒在家门前的人。妈妈总说,人都有难时,能伸把手就帮一下。由于妈妈聪慧、爸爸能干,他们总能挤出些吃的帮助左邻右舍,为此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父母中年得女,加之我身体极弱,因此对我甚是疼爱。但对我的教育,却极为严格,不打折扣。我没有那个年代孩子“散养”的待遇,父母总是让哥姐排班,对我专门看护。那时,看着同龄人四处疯玩,而我则只能呆在家中,曾怀疑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但当我成为母亲后,才真正理解妈妈对我的爱有多深。
结婚前,妈妈嘱咐我,好儿不争爷家产,好女不穿嫁时衣。做一个好女人,能旺三代。婚后,要恪守妇道、勤俭持家、夫妻和睦,孝敬公婆……妈妈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我进行督促。每次回去看望她,妈妈都说,你给我买的东西,给公婆买了吗?不孝敬他们,你对我就不是真孝。妈妈的教诲,影响着我的一生。
从记事起,妈妈常说,人要想过好日子,就得不怕吃苦。与人相处,不要给人添麻烦,不要占人便宜……
不给人添麻烦,在妈妈的眼中也包括自己的儿女。妈妈90岁时,很多事情仍坚持自己做。即便这次从发病到离世,短短数日,她依旧表现出极度不愿给儿女添麻烦。母亲在别人的眼中,可能只是个高寿的平凡老人,但在儿女的心中,对离世的她除了无尽的思念,更有无限的敬仰。
妈妈走了!但妈妈又没走,因为在儿女的心上有她的位置,在儿女的言行中有她的影子,在儿女的梦里,妈妈依旧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