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日古德
土地,无论丰腴还是贫瘠,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珍爱,就像我们的母亲,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长生天。赤峰诗人素心在这一片红土地上,用自己执着的情怀,感恩着这一片土地,完成了一个乡间田野上的女人到一个诗坛上女诗人的跨越。但是,素心没有被城里诡异的霓虹灯俘虏,也没有醉败在城市的杯光掠影下。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愿做一个在土地上拾麦穗儿的女人。这一个女人,用诗歌锤炼自己,用散文性情自己,把自己还原到美丽的乌兰布统大草原,还原到红山文化的红土地上,做一个纯粹讴歌乡愁的代言人、形象大使。让我们的读者在素心的诗歌中进一步了解了地域性的传统和现代紧密结合的红土地文化。当然,素心只是赤峰众多诗星中的一颗。她的璀璨程度,是和那些高手、大伽一起成长且相互辉映的。
最近,零零星星地读到素心的一些诗,发现,素心反映乡情、乡愁方面的诗,又有了新高度。她的诗尺寸的取舍、技法的运用以及素材的提炼、意象的组合都越来越成熟。《离别》中提取了“茶、树木、小径、花、山、泪水、行囊、果实”,然后诗人迅速剖开一个横断面,那就是“我从未把离别看轻/只因离别太过疼痛/每次我都小心对待 当一杯茶泡到无声 ”,在这一个纠结的“离别之中”诗人说“我的离别没有风没有雨 只有思念和梦境/当山峰的棱角/在蹉跎的时光中磨灭时//我的离别就长成一棵丁香/并且香飘十里/把思念放大或者缩小”,盼望自己“在一粒尘埃中翻山越岭的寻找/任胡须长成参天大树 树上结满甜美的果实”。元好问的经典名言:“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儿,百过良未足。”放在这里解读素心的《离别》再合适不过了。
范雨素是一个没有脑瘫的打工女写手。去年,南方的一些报媒把范雨素炒来炒去,最后不了了之。因为范雨素就是范雨素,不是摇摇晃晃的余秀华,商家、媒体想要炒“她”背后都有自己的利益链。而素心却很勇敢地抓住了“范雨素”,这就看出诗人的思想和视觉的“钻圈”。诗人在这一首诗里,主要是体现一个打工者的坚强。塑造一个这样的形象,表现在诗歌中,足见诗人的洞察力、敏感度。“风在掌掴这个城市/所有的丁香都弯腰折服/只有蒲公英不屈不挠/顽强的抓紧地面/不让风的阴谋得逞/城市在摇摆/摇摆不定的还有人的心事// 把头颅高举/仰望苍穹的眼睛含满泪水/淹没的城市在哭泣/一个女人在水里跋涉/她的乳房被洪水包围/丢失的城堡/在洪水来临之前/荒芜//一个灵魂在城市的边缘行走//路灯下/溺水的女人挺直了腰身/蜜蜂在废墟上搜寻/隐藏的花朵/蜜是血液的颜色/血色的乳汁滋养着世界/女人的乳房再次充盈///”
这首诗,无论从诗歌的含蓄程度,还是在选材的角度上都无可挑剔她本质上要表达的东西,尽管有的句子过于拖沓。诗人塑造的“范雨素”是众多坚强的一个典型的“范雨素”。这一个“范雨素”乳房被洪水包围,淹没在城市里。诗人说“风在掌掴这个城市/所有的丁香都弯腰折服/只有蒲公英不屈不挠/顽强的抓紧地面/不让风的阴谋得逞”,这几个句子不单是描写,也是为“范雨素”的“血色的乳汁滋养着世界/女人的乳房再次充盈”衬托,打下伏笔。无需更多解释,读了之后,“坚强”和“耐力”凸显到极致。
素心的诗,画地为牢,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麦地里,做一个拾麦穗儿的女人,真好!
人不离开土地,诗人也不离开土地,这就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乡愁情结。素心的这种情结,在阳光风雨后,土地上还会有更多的麦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