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火了,演员张译再一次成为了大众的“焦点”。在过去几年里,张译爆发式地创作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亲爱的》中的韩德忠、《山河故人来》里的张晋生、《追凶者也》的董小凤……很多观众为张译的演技折服。面对夸赞,张译却说,“其实,我就是做好我的本分。”
“导演每次信任我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肝儿颤”
“我在20来岁的时候也短暂地想要证明自己。人家说我不行,我不信邪,就要演。只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于是,就演了《士兵突击》。别人说,这个真是好,但这是本色出演。我不服气,还要证明,就迅速拍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别人又说,哎哟,这个角色跟他之前那个不一样,但也算本色。这给我气的,我要再演一个不一样的。第三次完事儿,就累了。我就想,为啥要给别人证明?我为啥不能享受这件事?证明给别人看了我能怎么样?后来我明白,演员的根本,应该是让人去记住他的角色而非本人。”
张译说,现在他想感谢这个行当,“那些导演都特别爱我,经常把一些急难险重的角色给了我。”
贾樟柯导演让他演《山河故人》,他毕恭毕敬,“我非常喜欢您的作品,但我身上没有爆发户的特质,演不了煤老板。”陈可辛导演让他演《亲爱的》,他掏心掏肺,“我生活中都不是爸爸,演不出来有孩子的父亲和孩子丢了以后的感受,这个对我来说太难了。”正在演的这部《刀尖》,高群书导演一样特别信任张译,“但他每次信任我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肝儿颤。我始终觉得自己和这个角色中间有巨大的鸿沟,当然不只是这部电影,我每部电影都是这样。”
“没有眼泪的苦情戏,可能更让人感觉痛苦”
尽管嘴上说演不了,但角色一旦定下来,张译就会拼尽全力。
电影《山河故人》中有个片段,张晋生在黄河岸边教沈涛学开车,车子“咣”的一声撞在了“黄河九道弯”的石碑上,沈涛心怀愧疚地说:“没事吧?真对不起。”张晋生一脸心疼却故作无所谓地回答道:“么事,德国技术,可结实了。”然后抬脚踹了一下车的保险杠,结果保险杠“咣当”一声掉了下来。
踢保险杠那一脚剧本里没有,是张译即兴加上去的。“角色有没有可能再狠一点、坏一点?狠的时候有没有可能突然露了一个破绽,让人觉得有点可笑。”这是张译对《山河故人》中上世纪90年代初乍富的煤老板张晋生的处理。
为了把每个角色诠释好,张译有一套自创的方法。每次拿到剧本,他会列出故事梗概、人物命运线、关系线、道具线以及人物心情状态线等等,有时候还会分析文本来画坐标系,标识出演员在每个时间点的情绪值。比如人物刚出场时,年轻气盛,是10点的情绪,那么闯祸后,情绪值掉到坐标系的负20,再到中年人生最低谷,可能就是负50。这套方法从《士兵突击》开始使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张译说,他理想中的表演境界,是达到激情退去后的信手拈来。
“当然我现在还差得很远。比方说,一场大悲的戏,初级演法就是像我年轻的时候,哭天抹泪啊,使出浑身的力量去发泄,在地上打滚啊。当你越长大越发现,这种表演方式太浅薄,你会观察到,生活中很多人面对大悲的时候,是没有表情和眼泪的,没有号叫,没有撕心裂肺,但他那种悲是触及你灵魂的。你轻松地驾驭这样的戏,可能更让别人感到痛苦。” (据《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