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录像厅时代的吴宇森
别让手机阻断亲情冲淡年味儿
昏镜重明话匠人
新版《红楼梦》署名:
为何是“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诗路云帆踏歌行
狗年话狗
“息”字原有“增长”意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8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录像厅时代的吴宇森

 

●韩浩月

在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吴宇森获得了一个荣誉,“卧虎藏龙东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大奖”。这个奖项,大概类似于奥斯卡的“终生成就奖”吧,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影人,无论什么名头的奖项,吴宇森都能接得住。

从平遥国际电影展设置的展映单元和奖项看,其主办人贾樟柯在这个活动中,集中展示了对两位华语影人的致敬,除了吴宇森外,另外一位就是李安了。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他的年轻时代,正是吴宇森电影风光无限的时代。而后期李安在电影里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与生命追问,也是以文艺片见长的贾樟柯追求的方向。

李安没有来,吴宇森就成了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最大的腕儿,他不仅是贾樟柯心目中的电影英雄,也是一代年轻人心目中的一个鲜明符号。在许多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观众看来,吴宇森用胶片创造了一个充满豪情与义气的江湖,纯真与理想主义在其电影故事的暗色背景下,显得熠熠发光。

上世纪80年代晚期,是吴宇森创作的巅峰,1986年的《英雄本色》,1987年的《英雄本色2》,1989年的《义胆群英》与《喋血双雄》,直到1990年的《纵横四海》,连续几部动作电影,把他推到这一类型作品创作的顶端位置。他的电影之所以受欢迎,与其擅长人物塑造、氛围营造、故事编织有关,也和他作品所倡导的快意恩仇、正义必胜、情义无价等价值观有关。吴宇森电影的气质,与当时活跃、轻松、自在的时代气质,是一致的。

记得1993年的时候我在县城开录像厅,吴宇森的这几部电影是最受欢迎的。我当时特别偏爱《喋血双雄》,每天上午打开录像厅的门,还没有观众来的时候,就会在碟机里空放这部电影,周润发与李修贤在片中的对话,通过喇叭在洒了水的、尚还冷清的县城街道上回荡着,听着那些台词对白,仿佛不是生活在县城,而是到了遥远的香港。

上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大多是通过录像厅认识了周润发、张国荣、狄龙、李修贤,也是通过这些演员塑造的角色,对幕后导演产生了好奇心,继而建立了吴宇森华语动作电影导演第一人的认知。与周润发在吴宇森电影中饰演的“小马哥”给人留下鲜明印象不同,在那个媒体还不发达的时代,吴宇森还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在2000年后港片导演集体北上之后,吴宇森在内地开始频繁露面,接触他的人会发现,这位资深导演是那么的文雅,甚至还有点腼腆,不像是内心有着波澜壮阔江湖情结的人。

1993年吴宇森以《终极标靶》进军好莱坞,到2003年10年间拍摄了8部作品,并捧出了被认为是事业新高峰的佳作《变脸》。《变脸》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整个故事高潮迭起、荡气回肠,“白鸽”“教堂”“火药”等吴氏符号成功征服了好莱坞。《变脸》之后,吴宇森又执导了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2》,为该片的高票房立下汗马功劳。虽然后来的几部作品不尽如人意,但现在回头看来,仅仅凭借《变脸》与《碟中谍2》这两部电影,作为外籍导演的吴宇森,已经完胜绝大多数好莱坞本土导演。

离开好莱坞重回华语电影怀抱的吴宇森被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但他的作品《赤壁》2008年公映时,整个娱乐形态与观众审美已经翻了篇,再加上《赤壁》本身质量的不尽如人意,吴宇森遭遇了从业以来最大的声誉危机。2014年公映的《太平轮》,也未能成功挽回吴宇森作品的口碑,当时不少人感叹,属于吴宇森的时代过去了。

2017年11月,吴宇森翻拍自日本的《追捕》公映,他也把这部电影相关的信息带到了平遥国际电影展。这时候的吴宇森已经过了70岁,《追捕》这部电影能否成功,意味着他是否还会老当益壮,继续闯荡电影江湖。

不过,就算《追捕》口碑与票房不能达到预期,也丝毫不会更改他在影迷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属于一代影迷的吴宇森形象,早已固定于伟大的上世纪80年代,他不仅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华语电影导演,也是最有标志性与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一定程度上,他的作品通过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影响,渗透到了许多人生命当中,迄今仍在人们的价值观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吴宇森,永远值得我们献上掌声。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