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当今时代,我们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表明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提出了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我们踏上了新征程,担负着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为我们规划出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使命。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必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具体而言,要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和新型智库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强化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同时,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此外,要加强对外人文交流,提高对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更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几年我们在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进行教育引导,要进一步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让百姓都知道,就应当坚守以下几方面:做到实践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知而且要行,关键是知行合一,要落实到行动中;强化法治保障,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在法治、法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性、先进性,以引领我们的社会主义风尚;重在融入日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经常,就是要持之以恒不断地努力。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有教养、有修养、有涵养,讲文明、讲秩序、讲道理的社会,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外提升软实力、增加话语权,凝聚共识、引领风尚,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国家、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民的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社会思想道德主流始终是健康向上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社会风气呈现许多可喜变化。但值得重视的是,思想道德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信仰缺失、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此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引导和规范治理力度,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一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全体人民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三要抓好风气养成这个关键。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很重要的是看文明风尚、精神风貌、人文氛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我们的党作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坚强领导核心,在90多年的历史征程中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现实奇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敬爱党、歌颂党。对党、祖国、人民、英雄的讴歌,如果不是出于灵魂深处的真挚、内心感情的融通,便形不成感人的精神力量和恒久的艺术魅力。同时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向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出300多项改革举措,重点难点改革实现突破,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要认真总结这几年积累的新鲜经验,围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正确处理改革一般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深化改革思路和举措,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增强文化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着眼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推动文化小康顺利实现并不断巩固。着眼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着眼扩大中华文化影响,重点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者单位:白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