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在备春耕的大忙时节里,镇赉县建平乡民主村71岁的贫困户周喜文却不再为购买农资、育苗、整地而忙碌。这都源于村里的能人刘清杰创办了镇赉县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整村土地流转,全部村民入社后的分红逐年增加、务工收入逐年增长。8年来,全村共享土地股份合作的改革成果,盐碱地变良田、高产田不断增加、种植效益逐年提高,曾经一穷二白的村庄变美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房子越住越敞亮。2010年,全村仅有几户砖瓦房,如今全村农户都住上了砖瓦房,享受着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实施整村土地流转
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
民主村共有农户105户,农户二轮承包耕地面积154公顷,盐碱化严重的旱田种植玉米收入微薄。经过两年多的酝酿,2010年2月,在刘清杰的建议下,民主村创办了镇赉县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全村所有农户的二轮承包土地及村集体机动地、册外地全部以保障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另有23个农户用现金93万元以风险股形式投入合作社,探索出了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新机制,为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现代农业和富村裕民创出一条新路。他们通过旱田改水田,彻底改良了盐碱地,形成了水田、旱田和畜禽养殖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合作社经营的432公顷耕地部分对外发包,生产经营活动由理事会负责管理,参与农户按股分红,合作社财务管理账目与村民委员会账目分设,初步实行了“政经分开”。按合作社章程约定,2010年入股二轮承包土地每年每公顷保障分红3800元,每年增加300元,到2018年每公顷保障分红达到6200元,高出市场流转价格4000元。村民在合作社羽翼的呵护下,享受着“不靠天不等雨,旱涝保收的”红火日子。
规模经营节本增效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民主村整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也实现了中低产田改造的目标。2013年,合作社将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开发出170公顷水田。去年,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接近1万—1.5万斤,经营纯收入50万元。他们统一购种、购肥、耕种、收购,实现集约化经营,生产成本下降了20%以上。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在国家和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项目建设、农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政策的支持下,全村基本形成了水田种植区、特色农作物种植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真正做到了产地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产出附加值。去年,合作社统一经营种植水稻170公顷、小冰麦97公顷、杂粮杂豆90公顷。水稻和小冰麦由合作社进行加工后销售,注册的“北土绿耕”小冰麦在周边地区销售了10万多斤。合作社通过多渠道增收,为鼓足百姓腰包想办法、谋新路,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完善合作社内控管理
保障成员收入持续增加
经过不断发展,合作社逐步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模式。不断加强内控管理,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入社成员和村民委员会的合法权益。合作社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理事会5人、股东代表11人,时刻接受民主监督,始终保持为民谋福祉的初心。去年,入股农户除每公顷分得5900元的保障分红外,每亩水田还分得了一袋大米和一袋白面。该村有25户32人常年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在2万元至3.2万元之间。53岁的村民段清泉有2公顷地种植玉米收入微薄,入社后,他除每年拿着分红,还靠为社里修理农机拿每年多收入3万多元的工资;村民刘海泉在合作社务工,收入是以前种玉米时的3倍多;村民陈得东在合作社常年务工,一家4口人,3人务工,2017年务工收入8.4万元、合作社分红收入1.5万元、土地保障收益分红1950元,总收入达10.095万元。随着合作社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全村土地只需32人经营,就可让大家有可观的收益。与周边村屯相比,村民收入水平高出40%。该村还建有7300多平方米的羊舍5栋,养羊400多只,承包到户管理,年收入3万元。此外,全村有40户农户常年外出务工,年务工收入6万至7万元。
乡党委、村班子不断探索,在合作社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让不断发展壮大的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并为合作社成功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目标创造了条件。2011年,合作社成立之初,乡、村帮助建设了9.6万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经营场所;农业部门对合作社内部管理给予指导,使之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发展,逐步实现规范化;政府在项目资金、惠农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有力保障了合作社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充分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为主,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为确保永不返贫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