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辉
白城早期在这里主要是指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在白城这片土地上,人类活动的遗迹究竟始于何时,一直让白城文博工作者苦苦求索。从上世纪60年代,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和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到近年结束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白城地区文博工作者的足迹踏遍了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沙地、霍林河流域、洮儿河流域、嫩江流域两岸的沙丘、土岗、台地,掌握和获取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线索和间接的证物。
1951年8月,东北工学院地质系的师生在榆树县城西大于乡进行野外实习时,在松花江与拉林河之间的周家油坊村前的台地上发现了距今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人类头骨化石及人类使用的石制品和猛犸象、披毛犀动物化石。1977年10月,吉林省地质研究所和吉林省博物馆在周家油坊遗址又有新的发现。
1964年5月,吉林省地质局、东北地理研究所和省博物馆组织的联合调查组又在延边地区安图县明月镇东南2.5公里处的石门镇石门山南坡又发现了距今2.8万多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址,也称“安图人”的遗址。同时出土的有猛犸象、披毛犀等化石。
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顾乡屯也发现了距今4至7万多年前的古人类遗址。这些旧石器晚期遗址的相继出现,一直激励着白城文博工作者对自己家乡这片土地古人类遗迹的寻找。
1982年至1984年,吉林省地震局、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白城地区地震办公室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地质、考古工作队,在对吉林省松辽平原地质构造调查中,在当时的白城地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穆家乡境内,查干湖西岸的一条漫岗上进行地质和文物调查时,获得6具人骨和一些打制石器及骨器、蚌饰等。经碳14测定,这6具人骨距今在13000年至7800年。当时我省著名考古学家、吉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侠指出:前郭青山头人类遗骸及随葬品的出土,填补了我省考古学上的一个巨大空白,使这一向为学者们关注的考古学编年上的重大缺环得到了衔接,这一重大收获应当引起学术界及本地区文物工作者更大的兴趣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