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
郑燮,号板桥,是清朝著名的诗人,诗、书、画三绝,为官清廉,有政声,性情耿介,疏放不羁,以“怪”出名,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传说。
竹,因其挺拔修长、劲节青翠、凌寒不凋,与梅、菊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重,咏竹绘竹者甚多。郑燮善画竹,他笔下的瘦劲竹子,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作为一首题画诗,《竹石》与诗人的画互为映衬,以托物言志的形式,凸显出竹子苍劲挺拔、凌风不屈的坚毅品格,表现出自己的人格追求。
一丛竹子深深扎根在岩石缝隙中,紧紧咬定青山,毫不放松,与岩石合为一体。其生长环境可谓艰苦,却充满力量和坚韧的感觉。一个“咬”字,将竹子人格化,写出竹子的坚毅,也为下文作了铺垫。扎根深,方能立得稳。因而,即使四面八方狂风倒卷,千磨万击,四季不断,竹却“岿然不动”。“任尔东南西北风”一句,表现出竹子内心的坚定,展示出豪迈的自信,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看到这样的竹子形象,我们不禁联想到诗人嫉恶如仇、不畏权贵、不因生活磨难而改变初心的精神品格,可以说这丛竹子正是诗人人格形象的化身。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