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赵世炎:信仰之火永不灭
图片新闻
大运河沿线36城非遗项目亮相淮安
女人大代表的“扫盲”读书社
深圳启用“未携带证件入住旅馆便民措施”
中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在兴化启动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人大代表的“扫盲”读书社

●新华社记者 张亮 温竞华
 

“中国”“宁夏”“吴忠”,十几个村妇把一张大桌子围得满满当当,低着头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反复写着这几个汉字。这里是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在家乡玉池村创办的“泥土书香读书社”,她希望村里的妇女能通过读书改变生活。

2001年,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马慧娟从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到吴忠市红寺堡区。2010年开始,她在务农、打工之余,坚持用手机写作,在网上发表了近百万字的散文、随笔。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下,这两年马慧娟出版文集,到鲁迅文学院学习,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文学让这个普通农妇的命运轨迹彻底改变。

“我成立读书社的目的是引导更多农村妇女读书,希望大家能看到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受益于文学的马慧娟在今年全国“两会”后,回到玉池村利用本村的农家书屋开办了“泥土书香读书社”。

虽然正值农忙时节,但是读书社很快就吸纳了首批22个社员,其中20个是女性。然而这其中有大约一半人目不识丁。一个读书社有一半社员是文盲,这让马慧娟有些头疼。

“读书要从识字开始。”马慧娟下定决心要让这些农村妇女有机会接近文学。就这样,读书社变成了识字班,读书社里成立了互助学习小组,识字的社员教不识字的社员。

红寺堡区朝阳村的村民明小兰为学认字经常往读书社跑。明小兰经营一家杂货铺,不识字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名字不会写,记账也很难,有时只能让客人自己记上。”她说,平时要去兰州进货,坐公交车因为看不懂车牌,一度差点走丢。

“店铺没人的时候就来和姐妹们坐在一起练字、看书。能识点字我特别高兴,感觉梦想实现了。”明小兰说。

玉池村村民杨芙蓉有一手编织帽子的好手艺,却不知如何打开销路。如今,她每天都来读书社学写字:“今后识字多了就去网上卖帽子。”

农村妇女对读书社的热情让马慧娟在未来规划上很有“野心”,她计划在红寺堡区每个村子都成立读书社,还谋划着在读书社里引进技能培训。

“除了思想层面的提升,还是要让农村妇女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利用这些技能脱贫致富。毕竟,让大家过上好生活是第一位的。”马慧娟说。

(新华社银川6月2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