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西瓜使俺们走上脱贫路
河北汉子骑车来白只为向抗战老兵致敬
践行治本安全观 提升教育戒治质量
通榆老人张树森荣获“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奖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8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瓜使俺们走上脱贫路

□李国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位贫困户。一位是“一星户”,另一位是“二星户”。一星户的户主,名叫徐长占,家中有老伴儿,两口人。二星户的户主,名叫张凤春,家中有妻儿,四口人。说起他们,在大安市安广镇永富村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说他们是典型的“励志哥”,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2016年,徐长占通过自己申请,走“1121”程序,被评定为“一星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是缺少资金,进行危房改造。当年,国家税务总局大安市税务局(当时为大安市国税局)驻村工作队和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多次到其家走访,鼓励其增强脱贫信心,并帮助他积极向上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当年其心愿达成。原来低矮、潮湿、破旧的土坯房,被宽敞、明亮、大气的砖瓦房所取代,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听取了驻村工作队的建议,利用永富村土地适于发展棚膜经济、种植西瓜和甜瓜的优势,在自己原有1公顷土地的基础上,又通过找亲戚、朋友借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承包了3公顷土地种植西瓜。当年,由于动手早、肯吃苦,大棚栽培和大地种植的西瓜均获丰收,价格也好。当年,不仅还掉了贷款、借款,而且危房改造项目在原有40平方米的基础上,自己又投入1万多元,增加了20平方米。各项费用支出扣除后,自己还有了盈余,当年实现了脱贫。2017年,他又种植糜子和外出做力工、焊工,收入日渐增多,已完全摆脱贫困,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2018年,他又瞄准了外地商贩到本村及邻近村屯拉西瓜装车的商机,组织本村几个伙伴儿,提供装车服务,按斤收取费用,从6月到8月,两个多月的时间,起早贪晚,为外地商贩装西瓜车已收入4000余元。当笔者探寻其致富秘笈时,他满面笑容地说:“脱贫之路有很多,俺靠西瓜走上富裕路。”

故事的第二位主人公叫张凤春。其患有乙型肝炎,妻子是二级残疾,仅一只眼睛能看见东西,腿脚也行动不便。女儿在松原上技术学院,儿子7岁,在安广镇上学前班。因病、因残、因学致其家庭贫困。2016年,经本人申请,村里走“1121”程序,他家被评定为“二星贫困户”。经国家税务总局大安市税务局(当时为大安市国税局)驻村工作队和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多次到其家走访,帮助其分析脱贫之路,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张凤春一家靠种地、养殖、发展庭院经济和务工脱贫致富。2016年和2017年,其家养猪分别为3头和5头,均有不错收入。加上种地收入、庭院经济和政府助学政策扶持,2017年,女儿毕业就就业了,一家人收入超过贫困线,脱贫了。2018年,在继续发展原有项目的基础上,他也加入了为外地西瓜商贩装车的行列,起早、贪晌、加晚,只要需要装车,随叫随到,由于肯吃苦、没怨言,贩卖西瓜的商贩都愿找他装车。近日,笔者到其家中走访时得知,近3个月时间已收入约5000元,脱贫致富又迈进了一步。“没想到啊李书记,当初认定贫困户时,压力非常大,我自己有病,孩子上学还需要学费,哪想到两年时间变化这么大,我家不仅实现了脱贫,而且收入越来越好。这来钱道儿,有时得自己琢磨呀!你看,装西瓜又助我增收了一大块儿,未来的日子太有奔头了。”从张凤春黝黑的面庞和自信满满的神情中,笔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