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西瓜使俺们走上脱贫路
河北汉子骑车来白只为向抗战老兵致敬
践行治本安全观 提升教育戒治质量
通榆老人张树森荣获“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奖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8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榆老人张树森荣获“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奖

□赵强 王枭 陈宝林
 

在7月19日至25日召开的全国第28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政府退休干部,现担任该乡迷子荒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张树森老人,荣获了“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奖。

从乡政府退休的张树森,心忧家乡教育落后,自筹资金创建公益书屋(报吧),免费向村民和青少年365天全天候开放,在知识贫瘠之地催生出农牧民争相“充电”的“文化绿洲”。张树森勤勉读书,笔耕不辍,创作超百万字,同时发掘、保护当地民族文化遗产,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旗手”。他管理的迷子荒村农家书屋成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他本人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坐落在科尔沁草原深处,是省、市、县西南面最边远的少数民族乡,地域偏僻。以前这里的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大门不畅通,文化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人们法律、科技意识淡薄,青少年行为不规范,影响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和致富奔小康。张树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与同乡十几名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老劳模、老教师)“乡贤”商议,一致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初,张树森做通家人工作后,收回自己家年租金7000元的300平方米的临街店面商品房,卖了一头年猪、两头毛驴和一辆小驴车,又拿出给孩子买电脑的钱,投入资金3万多元,订购报刊64种,购进各类图书,还购买了桌椅,创建起“报吧”书屋。在2004年3月8日免费向村民和青少年开放。那时国家农家书屋工程还没有实施,“报吧”书屋率先在草原深处飘起了书香。2008年,国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后,“报吧”书屋同迷子荒村农家书屋整合,张树森光荣地当上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书屋一年365天开放,张树森和“乡贤”们一起号召村民、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10多年来,迷子荒村农家书屋每年有4000多人次来书屋读书看报。人们在书屋学习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知识。如今,十几年积累下来,书屋有蒙、汉族图书2.1万册,报刊70种。书屋内设有普法书摊、科普书摊、电子科技查询机、科普联网电视、法律调解处、科普法律咨询处、好家风传习室等。张树森和“乡贤”们天天在书屋为读者服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十名常来学习的村民成为乡里农牧业种植、养殖的“排头兵”。村民说:“农家书屋像一粒种子,在农牧业知识贫瘠之地,催生出村民争相‘充电’的‘绿洲’。”张树森和农家书屋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张树森在200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2009年10月1日,他代表全国英模,登上北京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迷子荒村农家书屋在2017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国家级示范农家书屋”。

张树森不但率领村民和青少年读书,自己也积极读书,起到表率作用。他完成了4本书书稿,均列入出版社出版计划,其中创造了50万字的《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志》。2005年初,张树森深入百户青少年家中调查,在基本掌握青少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编写了13篇《青少年行为鉴言》。他还在当地挖掘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培养了传承人。张树森在2017年11月被国家成人教育学会、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