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万生
与兰铁成相识,是在10年前。那天,大家易洪斌先生带来了同道好友兰铁成,乃与铁成相识,看了他的画,读了他的书。10年间,亦与铁成有两三次简短的晤面,然铁成总是行色匆匆,未及深谈。这次到京,与铁成一起,走向他复兴路83号的寓所,得以认真地打量并了解这位老友。过去的乡间岁月,军旅生涯,体制内专业画家的天分与执着,锲而不舍,打造了今天的兰铁成。几十年过去,却不因岁月流逝,华发渐增而稍有逊色,他依然有着军人的英武、文人的洒脱,甚至青年人般洋溢的青春。一路上,不断有人跟他打招呼,就是院内收废品的老者,也跟他招手,可见铁成为人的诚实、谦恭与随和。10年后的今天,又品读到铁成的诗作,欣赏到他的书法作品,使我油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兰铁成,一位丰满的、真实的、有着不同寻常阅历和创作经历的画家,一位兼有多方面才干又从不自满不肯息肩而志在求索的学者,一位造诣颇深不敢膨胀有着自我约束力的文人。他能诗善文,亦精书法,尤擅绘画。
铁成著述颇丰。先后出版了《砚边絮语》《砚边絮语续集》等多部文学著作,当年他于部队文化部门,小试牛刀,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军内外影响颇大,以此荣立三等功,文名鹊起,跻身部队“秀才”行列。铁成的文章,不堆砌那些华丽的辞藻,不东扯西拉地故弄玄虚,总是平实质朴娓娓道来,却又文采斐然饶有情趣。
他的著作,多为散文集,记叙生活,书写经历。秀美山川、心路历程、创作体会、生活与人生的感悟等,皆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小时,他曾受家庭出身的影响,在《记忆残片》一文中,他写到:“走进了中学,同样走进了政治挂帅兼学别样的环境中,遗忘的角落,存在不灭的火焰,激情画笔燃烧在漫漫人生路上,求索10年间,领略了生活的艰辛,积累了新路画语。”字里行间透露着学画的执着与无奈。而当他夜半三更,在乡村自家的草房中,完成了水墨画的第一幅作品时,内心又是何等的欢快与自豪:“水墨边缘的情感思绪,墨点仿佛就是飘来的雪花,洒落人间润物无声,伴随梦想融入青山绿水间……一点一线都涌动于心,去让不成熟的墨线穿越时空,笔墨上的流韵,显示了初次与宣纸的交融,一个生命就诞生在水墨之中。”
再看他在《拜谒夫子庙 漫游秦淮河》一文的结尾处,抒发出了多么刻骨铭心的感慨:“夫子庙,秦淮河,江南才子,一排排的青楼,流不尽的秦淮河水,远去的声音回荡在巷子里,铸刻在庭院深处。千古文化,历史遗迹,唱不尽的秦淮人家,弹不完的江南小调,品不完的小吃,沧桑的历史任人评说。一切未来,只有当今才子会创造十里秦淮和闲谈笑资。”
而铁成于诗,又造诣颇深,尤擅格律。近日又有组诗十首发表于《诗林》。大名鼎鼎的《诗林》且专门开辟了《兰铁成古体诗选》。来看铁成诗作《七绝 茶道》:“人在草木间作君,有朋夜来茶当酒。醉茶不知身是客,何方明月上西楼。2005年清明前于北京”;《七绝 禅说》:“白云深处曲径幽,柴门世外又茅庐。坐禅论道知多少,不醉山中难成佛。2005年游绵山而感”;《七绝 五柳感怀之二》:“人贵慎独欲何往,难于世俗相逐流。隐在桃园不问汉,无梦闲夫度春秋。2004年之秋于玉泉斋”;《七绝 商圣吟》:“清风顿悟梦境开,西子相伴五湖东。陶公本是越王臣,谁解商圣其中因。2009年作于山东定陶”。
茶道、禅说、五柳、商圣,皆追求一种散淡、一种超然。茶道者,制茶、识茶、泡茶也。最重要的是如何享用一杯茶?从喝茶中获得茶的益处,真切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禅说者,以禅说道也。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芸芸众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也是人们对世事无奈寻求的救赎和解脱。禅是一种境界、一种感受、一种道路、一种追求的幸福和快乐。而五柳先生者,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也。陶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五柳先生传》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自传散文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商圣者,乃是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 之一。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3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铁成先生写诗无多,却追求卓越。茶道、禅说的境界,五柳、商圣的榜样,以此入诗,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看淡功名,功成身退。其与古仁人志士的立德、立功、立言并不相悖。诗言志,品读铁成的诗,感其以入世的态度工作,以出世的态度生活,当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之美、一种无怨无悔的追求。
关于书法,2017年,铁成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兰铁成墨迹选编》写汉简体,由篆而隶,蚕头燕尾,古朴雅逸,盎然成趣。铁成初习书法时,也曾临摹研习“二王”、欧虞颜柳、苏黄米蔡,包括“板桥体”,乐此不疲。后偶然间发现“汉简体”,眼前一亮,深感汉简体与他画作题款及审美追求十分吻合。汉简的文字,篆、隶、真、行、草(章草)各体俱有。在书写思想上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楷转化的过渡性书体。汉简用笔率意天真,颇具天然趣味。笔画粗者宜粗,细者宜细,对比十分强烈,充斥着稚拙古朴而又简约时尚之美,让人不觉有丝毫不适。宜粗宜细之外,汉简中的另类笔画,还表现在长横、长竖、长撇和长捺,以及少数重复性笔画。于是铁成另辟蹊径,开始研习汉简,找来许多汉简字帖,如《汉简书法选》《汉简集字古诗》《汉简唐诗字帖》等等,临摹研习,揣度奥妙。作画之隙,铁成就这样每每推开调色盘,而专注于墨。书写汉简,既是绘画之后的放松,也是研习书法的精进。功夫不负有心人,画家兰铁成终于在书坛推出自己的汉简墨迹,写出《般若多罗密心经》《兰亭集序》《饮中八仙歌》《陋室铭》《师说》《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古人名篇,读来字字古朴,句句雅逸,篇篇诗意盎然,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兰铁成书法,于书法造诣上别具一格,成为当下凤毛麟角的汉简体书家。
铁成的画作,尽人皆知。追求意境和美感,皴擦晕染,尤其注重晕染,注重“光”与色彩的运用,颇有西画味道。通过晕染和留白,那水、那山、那树、那花鸟,无不异常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仿佛既有张大千青山绿水的奥妙传承,又有吴冠中简笔江南的诗意领会,巧使二者融合,天衣无缝。画为心画,兰铁成在数十年的山水画创作中,探索出了绝无仅有的五花山创作题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正如易洪斌先生所说:“这种意境,这些物象在前人、旁人的山水画中是看不到的,它只能是铁成的独创。铁成的五花山不似尘世间物,有超然物外之表,但它引发的却又绝非出世之念,恰恰相反,是一种让人憧憬、让人柔情地想拥抱某种绚丽又温馨的理想境界的冲动,是一种积极的追求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怀……”而评论家冰岩先生则说:“他笔下那一幅幅浪漫绚丽、丰富华美的‘五花山色’;那饱浸着作者关爱自然、思想操守、人生况味的‘塞北风格’,至今看来,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将思绪融入其梦境般的图画之中,不愿离去。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色彩与水墨、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于内心世界幻化的心象,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和谐而恰到好处。在笔者看来,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似一篇优美耐读的散文诗,于无声处润万物,于笔墨间润心灵。”
铁成诗文书画俱佳,诗文书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诗文书法,成就了铁成的画作,全面涵养了画家,使他的画里蕴藏文化、洋溢文化。画家同时得心应手,信笔挥毫,创作出一首首、一篇篇、一幅幅精美的诗词、文章、书法和绘画作品来。而余以为,究其诗名、书名未彰者,为其画名所掩尔。兰铁成尝自嘲为“北漂闲人”,可又有谁不知他是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哈尔滨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呢!如果说是“闲人”,毋宁说是“贤人”。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铁成者,铁定要成也!
写至此,兴犹未尽,且赋首小诗给铁成,并就教于方家、朋友。
知心十载几相逢,短暂晤面俱匆匆。
今朝京西重聚首,以文会友手足情。
五花山美惊南北,诗擅格律叹西东。
誉满京华我挚友,谁人不识兰铁成。
附记:兰铁成,吉林白城人,参军后从事部队文化美术工作,转业后在哈尔滨从事专业美术工作,现寓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