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斡赤斤系蒙古诸王
闻鸡起舞
本草学
心底无私天地宽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8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底无私天地宽

 

●玉堂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què)生通,诈伪生塞。(《荀子·不苟》)

公则一,私则万殊。(《河南程氏遗书》)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意思是,出于公心,人就能明白地审察真伪是非;私心作怪,就会难辨美丑利害;弄虚作假,就会到处碰壁。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程颐说道:“公则一,私则万殊。”意思是保持公正的心就能做到处事公平,有私心就会导致处事不公,影响人的判断,产生偏颇。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美男子叫邹忌,是齐国的相国。一天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问他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小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儿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来拜访他,邹忌又问:“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经过思考后,邹忌认为妻子是偏爱他,小妾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于他,所以他们都出于私心而没有讲真话。邹忌把这个故事讲给齐国国君听,使国君明白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三种人所蒙蔽,这三种人是“私”者(偏爱你的人)、“畏”者(害怕你的人)、“求”者(有求于你的人)。这些人都是有“私”心的人。偏爱你的人常带着个人感情色彩,根本不可能看出你的缺点或不足,即使看出来了,也不忍心指出来,总是与你保持高度一致。害怕你的人,不敢指出你的缺点或不足,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害,所以不敢讲实话,干脆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有求于你的人,更不会指出你的缺点或不足,他们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每一种人内心皆有“私”,所以才会说假话蒙蔽别人。

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宋国有一个富贵人家,因为下大雨,院子的墙坍塌了。他年幼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的。”住在他们家隔壁的一位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富贵人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者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其实,邻居老人和富人儿子的意见是一样的,但却得到完全不同的评价,这就是心有偏私所以产生偏见。

因此,我们要想正确地认识或者判断事物,首先要抛开自己的私欲、私心、私情,这样才能得出公正的答案。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