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破解服务群众“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抓手,认真落实“只跑一次”改革要求,主动转变作风,担当负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采取四项举措。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企业开办时效。按照法定规定,开办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食品流通企业,需在审核企业提交的申办材料合格后才予以受理,受理后需经20个工作日的现场核查,合格后才能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如不合格将再等20个工作日且经现场核查合格后才能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申办企业从提交申请到取得许可证,至少要跑两次,用时近一个月。
考虑到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和食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均为预包装食品,出现食品安全风险率极低这一现实,市食药监局经过多次研究并借鉴江浙成功经验,决定只要提出申请并承诺达到法定开办条件就发给《食品经营许可证》,将事前监管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企业取得证件后,在经营期间再对企业依法进行现场核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依法要求其立即整改,对严重失信行为企业严肃查处,在不影响企业早经营早见效的前提下,也确保了食品安全。10月9日至今,已当场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291个。
——创新代办服务方式,减少企业审批成本。工作中发现,开办饭店、食品超市、食杂店等办事群众大多不会进行网上申请和制作申办材料,多数情况下都是花钱到复印社制作。为解决这一群众难点问题,市食药监局安排专人专岗代为办理网上申请,现场免费帮助印制《开办申请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5项材料,同时删减了“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从业人员健康证复印件”3项申请材料。现在,申请人只需提供经营场所平面图,并在相关材料上签字即可,不仅节省了申请人的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还为申请人节省制作材料和网上申请费用百余元。10月9日至今,市食药监局已为600余位申请人提供了免费代办服务,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
——全面厘清监管职责,明确企业监管主体。市食药监局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规定,划清了市局机关科室与3个直属分局的监管和许可职责权限,以及3个直属分局的监管职责;划清了市局与县(市、区)局许可权限,收回原下放到各县(市、区)(大安市除外)药品零售行政审批权以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权,彻底厘清了各地各单位各科室的监管职责,形成了“权责清晰,各司其职”的监管权责体系,有效避免了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切实抓好帮扶指导,保证企业生产达标。为解决重监管轻服务,以及服务发展力量分散、服务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市食药监局秉持服务发展责任与安全监管责任“两个责任”一肩挑的监管服务理念,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既要管安全又要管服务,如因指导不力导致企业未通过省或国家局的核查,将严肃追究监管人员的责任。市食药监局抽调13名业务骨干,组建了由主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涵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产业链的食品产业发展服务小组,组建了由主管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涵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产业链的药品产业发展服务小组,根据企业的普遍需求和个性化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明确服务目标、内容、计划、措施等,全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帮扶指导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共帮助1469家食品药品企业达到法定生产经营标准,新开办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32%。
同时,市食药监局充分发挥政策信息灵通、专业技术全面、沟通协调便利等优势,全力帮扶国药集团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吉林百琦药业有限公司的吉林百琦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使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预计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前试车生产。该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达10亿元,年缴税金1亿元,将有力地推动白城地方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张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