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得多好啊,欣赏名山胜境确实须有一定的距离。人生也有惊人的相似,故美学家朱光潜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有这么三种人:一种人将生活置于近景,人生“摄影”不免充满了全真的特写和泪汗烟火;一种人将生活的镜头推向渺茫的远景,自己成了看不真切的桃花源上的陶渊明;还有一种人,将生活处理为中景——一句话说,与生活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这种入得去出得来的“中景”式人物,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豁达是人生的一种美,一种艺术。
中国古代有那么一位藩王,有一次,他进行舞宴时烛火被风吹灭,有位手下的武将趁乱调戏了王的姬妾,被机灵的姬妾撕下袍裾。俄顷,点烛复光,藩王拒绝听从姬妾的“对袍验人”计,重新灭烛罢宴,不了了之。藩王的宽容大度感动了武将,他不必担羞受惊,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中丢人现眼。后来,武将在战争中英勇奋搏立功累累。现代的人们,难道不如那位封建时代的藩王?多来点豁达吧,潇洒、坦荡、热情、开朗,不为鸡毛蒜皮所困扰,是大树立于高山,是江河奔向大海!
豁达的对立面是狭隘。狭隘的繁殖力特旺,派生出一群孩子,名字分别叫尖刻、势利、贪婪、斤斤计较……要是让这群野孩子缠上了,你能得一时半刻的安生吗?
甲的月奖金是一等,100元,乙的是二等,80元。乙愤愤不平,串上联下,摆功诉苦。请标准衡器厂设计一种精确到厘毫的评奖器,你看值得吗?
某对男女由谈恋爱而结婚。婚后,女的怕男的长相英俊,容易招蜂引蝶,以至防范甚严,每逢丈夫迟下班、值夜班都细加讯问。男的衣袋提包也常遭检查,怎奈并无玉照情书出现,女的仍然胸存疑窦。这位女士显然不懂得,亲爱者如夫妇,也须保持一种必要的距离。天下男子哪有寸步不离妻子,并时时报告行踪的?要是当采购员,长年累月出差在外,要不要拍录像带存入家庭档案?如此当真,岂不毁坏了她所享受过的恋爱的美,婚姻的美?
其他,像“得理不让人”“有恩于人者骄人”“有求于人者畏人”……都是不豁达的体现。
豁达是人的一种素养、一种风格。狭隘的人可以得到精确的补偿和细微的满足,而豁达的人拥有的却是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