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元时期的辽阳行省丞相纳哈出
五谷丰登
二十四节气
战国乐人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8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国乐人

 

●张莹莹

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使众多弱小国家被吞并。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然奠定。封建制王权在各诸侯国得以确定,各国都在寻求统一天下的机会和人才,冶铁技术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各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日益繁荣、思想不断得到碰撞,战国成为文化艺术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争之世,虽时事充满变数,却也让人们有了重新思考个体价值和意义的机会,乱世赋予了生命更多的思考,既有对人与人之间情义的追求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也有为天下兴亡奔走的使命和试图保卫家国的赤子之情,这一切使战国时期人们的一言一行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乐人们也是如此。他们不再仅隶属于宫廷,越来越多的民间乐人活跃在社会各个层级之中,他们有独立的身份、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追求,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幅幅生动的乐人图。

战国时期的人们或因局势动荡,或因个人追求,多不会将自己束缚于一处,男人如此,女人亦是如此。当时的韩国有一位善歌者名叫韩娥,出行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所带钱粮已所剩无几。于是,她前往临淄城的西南门卖唱,等她离开之后,歌声的余音仿佛仍然缭绕在梁间,歌声三天都没有消散,附近的人都以为她还没有离开。《列子·汤问》中记载道:“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jù)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bià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可见她的歌声仿佛有魔力,可以让人们连日吃不下饭,又可以让人们马上欢呼雀跃。

现在尽人皆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也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们之间真挚且“知你莫若我”的友谊让无数人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相对于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单纯的相惜相知,战国时期另外一位乐人高渐离与他的好友荆轲的友谊更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人,是一位演奏筑(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的高手。他与荆轲是好友,荆轲带着燕国太子丹的嘱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易水河边,高渐离为其击筑而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此流传千古。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秦王所杀。高渐离隐姓埋名,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接近秦王,试图刺杀秦王为荆轲报仇。秦王怜爱他的才华,刺瞎他的双眼,他依然不改初衷,再次施行刺杀。最终,秦王忍痛杀死了高渐离。高渐离对荆轲这份情谊之厚重,让无数人感叹唏嘘。

生逢乱世,人的生命如水中浮萍,只能随波逐流,但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不曾停止。又或许正因为乱世,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反而更为深刻,每个人都在为其认定的生命之重负重前行……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