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 孙文涛
从种下第一棵杨树苗至今,王文仁的苗木产业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15年间,王文仁从水稻种植大户“转型”成苗木培育基地负责人,从优秀共产党员到致富领路人,随之变化的还有洮北区到保镇高平村村民越来越鼓的腰包和越过越好的日子。
王文仁曾是高平村的水稻种植大户,凭借吃苦耐劳,家底逐渐厚实起来。也是在这个时候,王文仁动起了“再干一番事业”的心思——搞苗木培育。
王文仁认为,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对苗木的需求会很大,选择这个产业准没错。2004年,高平村有一块荒地要对外发包,区、镇两级政府鼓励村民利用荒地搞林业开发,王文仁便把它承包下来。
向农科专家、农业技术员和果业大户请教技术问题,聘请白城林科院专家上门指导,从书店买回苗木培育等方面的书籍,经过一番努力,王文仁不但技术学的好,还考取了高级园艺师,从“门外汉”成了种植能手。
2010年,王文仁成立了白城市瑞圃农林牧专业合作社,基地的苗木培育品种由杨树苗一个品种到现在的松树苗、丁香、中草药、花卉等80多个品种,培育基地面积也扩展到近千亩,入社农民每年能多收入1.5万元左右,合作社每年为打工农民支付年工资总计60多万元。
在合作社里,扶贫是重头戏。王文仁代表合作社与高平村、车力村签订帮扶协议,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合同。合作社还增加了东北黑猪养殖项目,王文仁把积累的技术和经验,通过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和编发小册子等方式,无偿传授给周边村民,对有养殖愿望的无资金户、特困户,他免费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
“吉林省林木种苗管理先进工作者”“洮北区十大乡土专家”“洮北区劳动模范”“白城市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王文仁十几年坚持努力结出的硕果,也让他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干劲十足,“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户也不能少。光靠政府不行,企业也要尽最大努力,承担更多责任。”王文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