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科尔沁部王府
伯俞泣杖
宿新市徐公店
常读书 储蓄幸福
非吾所有 一毫莫取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9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朝时期的白城——
科尔沁部王府

●宋德辉
清代龙纹瓷碗
清代牧牛图双耳尊
清代铜钵
 

建在大安市舍力镇新丰村的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王府。

科尔沁右翼后旗,又称扎萨克镇国公旗,1636年设置。据张穆《蒙古游牧记》记载,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偕其叔父图美觐见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赐号图美为岱达尔汉。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赐封图美长子喇嘛什希为扎萨克镇国公,世袭罔替。

科尔沁右翼后旗即扎萨克镇国公旗封地包括今天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好仁苏木、察查尔森镇、额尔格图镇及乌兰浩特市洮儿河以东一部分、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图木吉镇及镇赉县、大安市一部分,下辖4努克图,16个佐领,旗公署设在额木图坡。

科右后旗镇国公王府,除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拉什敏珠尔建在查尔森西伯吐山西北坡的巴达马哈达脚下,筹建的仿北京四合院式的新旗公府和旗庙,共80间;后因平定乌泰叛乱,这处尚未建成的王府被吴俊升军队纵火烧毁和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第十四代扎萨克镇国公巴彦那木尔将科右后旗国公王府迁至查尔森屯(查尔森中学院内)的扎萨克镇国公旗的两处王府外,清朝初期至清朝晚期的扎萨克镇国公王府建在什么地方,一直是科尔沁蒙古史研究的一个谜。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在大安市舍力镇庆丰村庆丰屯南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清代建筑遗址。据1982年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编辑出版的《大安县文物志》记载:遗址是一处坐北朝南的略呈长方形的城堡建筑址。方位为北偏东20度,地势略高,城垣为夯土板筑,现在已颓塌。现存残高,底宽5米至6米,上宽1米至2米,坡度平缓,断面呈扁平梯形。东墙与西墙长度均为128米,南墙与北墙长度均为120米。

在城堡内偏西的地方,有一条笔直的通道贯穿南北,路面低洼,路基明显,在南、北围墙上各有缺口一处,当为门址,便于出入。城堡内有五处略高台地,是建筑的废墟,残砖瓦砾较多。在中间较高的废墟处,发现较为完整的筒瓦,筒瓦前端内壁尚留有瓦当的痕迹,在整个遗址中暴露的文物有青砖、布纹瓦、釉陶片、青瓷碗片等,残砖碎瓦遍地皆是。

在北墙外距北门较近的西北角处,有一个圆形的土台,周长约10米,高3米,台西为缓坡,是登上土台的甬道。土丘台并不算高,但在平坦的旷野上,可谓“鹤立鸡群”,显得格外突出。当地群众相传此台叫“断头台”,是司法审判,监斩罪犯的地方。

从城堡的规模看,城垣整齐、门户森严、布局合理;从采集的文物看,有酱釉色罐、坛片、环形壶底、绿色釉盆底、玛瑙鼻烟壶、玉石烟袋嘴、铜酥油灯、清代铜钱,还有青花碗、盘瓷片等等。从遗物中可以看出,这座古城主人的民族生活习俗和社会地位。

当地群众通称这一带草原为“舍公甸子”,称这一遗址为“高鲁苏公爷府”。因为当时没有更多的文献记载,只是根据对这处遗址的实地考察,确认是清朝时期蒙古王公的一处府邸。非常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和位于这座遗址东北25公里左右的新艾里镇国公家族墓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因此也就没有确认出这处遗址的真实属性。

2008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右前旗在纪念建旗370周年编撰的《科尔沁右翼前旗370周年》一书中,首次翻译了科尔沁右翼后旗的蒙文资料,解读了这一遗址的真实属性,即为建在额木图坡的科尔沁右翼后旗扎萨克镇国公王府。

建在洮南的“天恩地局”暨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府遗址。

“天恩地局”位于洮南市兴隆街中段,是一处建于清朝晚期的建筑遗址。公元17世纪,清朝政府为了笼络蒙古王公贵族而采取了一系列的“羁縻怀柔”的手段。如在蒙古部族内地实行盟、旗行政机构设置,使其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形成不了大规模的反抗势力。1891年,扎萨克图郡王乌泰因私自开放荒原土地、私吞荒银被革职留任,以观后效。1902年,清朝政府决定开放洮儿河、蛟流河沿岸的千里荒原,并在今郑家屯设立了蒙荒行局,1903年,蒙荒行局迁至沙鸡毛头即今天的洮南市,并将洮、蛟两河流经的沙鸡毛头改称为双流镇。在此期间,乌泰借开发洮、蛟两岸千里草原之机,以方便办公的名义在洮南市设立蒙荒行局办事处,实际上是想为自己建一处“王府行衙”。乌泰聘请了参与修建沈阳清故宫的建筑名师,仿照北京王府的建筑式样和格局大兴土木、耗银4万余两,修建了这座王府。1906年,乌泰因开边、垦荒“有功”受到清朝政府褒奖,并拟恢复其王爵之位。于是,光绪钦赐长九尺、宽三尺的手书金匾一块,上刻镀金阴文“天恩地局”四个欧体大字,被乌泰悬挂于行局的正门之上,由此这座对外称蒙荒行局的王府便被世人传称为“天恩地局”。

“天恩地局”设计古朴庄严、结构严谨、布局巧妙,为三进王府衙门式建筑。它坐北朝南,面临着当时最为繁华的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的兴隆街,正门是一座迎面“金狮造壁”,壁顶为雄浑的“金狮斗角”,两侧八字型马道汇于中门,门楣之上便是那光绪御书的“天恩地局”金匾,门后巨画屏风《兴安万丛山》掩饰着威严的正堂。庭院主体为四合院式建筑,精巧别致,四面各为五间硬山大脊的青砖瓦房,房顶一抹为“雁式滚脊小青瓦”,檐溜瓦头也均采用“雄狮瓦当”,与影壁雄狮斗角相互呼应,浑然一体,显现出蒙古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内涵。四面的回廊前,各竖有六根大红漆明柱,透出肃穆之气,天井中间有十字方砖甬路相通,两侧遍植奇花异草、翠柏苍松。正堂东西两侧各有便门通向后庭内宅,五间同样风格的青砖瓦房静卧在后廷的园林之中,散发出幽雅恬静的桃花源般的田园韵致。

辛亥革命爆发后,乌泰投靠了住在库伦(今乌兰巴托)的哲布尊丹巴活佛,被哲布丹巴尊封为“进攻中华民国第一陆军总司令”。1912年8月20日,乌泰在距洮南市北约90公里的葛根庙发布了《东蒙独立宣言》,随后调兵遣将发动三路大军直逼洮南府。时任洮南镇守使的吴俊升亲率大军向乌部发起攻击并平定了乌泰的叛乱。

此外,早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府、科尔沁右翼前旗王府和扎赉特旗王府都曾分别驻牧于通榆县的原瞻榆县境内、洮南市境内和镇赉县境内。 (三十一)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