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赏析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写的一首田园诗。诗人往返临安和建康之间,途经新市这个地方,在徐公(公,对男子的美称)所开的旅店住宿,于乡野流连之际,撷取几幅小景,遂写成一组诗歌,抒发其田园情怀。这是该组诗的第二首。与孟浩然诗有起承转合,结构浑然天成不同,这首诗更为自然率性,像是几幅画面的随意组合,却在质朴清新中,透出田园的诗意。
诗人在田野徜徉,见路旁有一道稀稀落落的篱笆,遂停下脚步慢慢欣赏。一条小径,蜿蜒着穿过绿油油的庄稼(也可能是下文的菜花),伸向远方,消失在田野中。小径幽寂,无人踏足,或许牵起诗人的连绵思绪:它将通向何方?路上会有怎样美丽的景物?诗人不忍打破美好的想象,最终没有踏上这条小径,而是将视线转回。近旁几棵小树,花已落尽,树叶初长,鹅黄嫩绿,稀稀疏疏,虽然尚未成荫,却透出勃勃生机。这是静景。
几个儿童的到来打破了环境的清幽,他们或许刚刚散学,相互嬉闹着、追逐着来到田间。诗人微笑着欣赏这活泼的画面。一只黄蝶飞出,轻舞蹁跹,引发了儿童的注意,于是停止打闹,急急忙忙跑去追逐。可一忽儿,黄蝶飞入了菜花丛中,隐没了身形,再也寻不着了。诗歌戛然而止,我们无从知道其后的情景,但儿童东寻西看的焦急神态和最后不得不失望而归却连连回顾的情态都可以想见。这是动景。
读这样的诗歌,要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体验,在头脑中重现诗中的画面,细细品味,就会体会到更多的意味。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