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词是诗的一种别体,盛行于宋代,最初可以配合音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如标题中的“清平乐”;多分为上下两段,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每句字数、格律均有严格规定。
田园诗往往多用白描,直陈其事,以凸显自然清新的田园风貌。词作首句即用简练的笔触,勾勒环境氛围。低矮的茅草屋,一条溪水静静流淌,溪边长满青青碧草。无疑这是一户贫穷的农家,但贫穷却不意味着鄙陋、粗拙,相反,接下来的几幅画面却透露出岁月的静美,弥漫着富足与祥和。
画面一,翁媪逗乐图。白发的老头、老太相携相伴坐在溪边,刚饮了一点浊酒,面色微红,乘着酒意,互相打趣、逗乐。那吴音软语中的温柔与体贴,不禁让人心醉:这是谁家的老人啊,这样的温馨、满足?画面二,二儿耕忙图。大儿子已成年,在溪水东边的豆地中正卖力劳作;豆苗长势正旺,仿佛能闻到豆麦的清香。二儿子在茅屋旁边编织鸡笼,也许有几只鸡正散处在屋前空地上,轻啄着草中的小虫。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在农活上能独当一面,翁媪可以安享晚年,自然感觉舒适、满足。画面三,小儿无赖图。这是点睛的画面,更为触动人心。最让人喜爱的是老人的小儿子,生性顽皮,此时竟安静地躺在溪边,剥着刚摘下的莲蓬。是要自己吃,还是送给父母,抑或想帮着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其笨拙的姿势、认真的神态、天真的表情,如在目前,令人忍俊不禁。
这三幅画面围绕溪水展开,分别描摹出一家人不同的情态,近的(翁媪、小儿)神情毕现,远的(大儿、中儿)身形清晰,老慈子孝,大壮小顽,组成了一幅农家天伦图景,透露出农人精神的富足。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