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
汤红吉原来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2008年3月他抱着走出去闯一闯的念头,来到大安市舍力镇民富村,承包了80垧废弃地,当年就开发了几垧水田。之后,他多方筹措资金100万元,把其余的废弃地全部改造成水田,还成立了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小日子蒸蒸日上。
但他并未满足于此,为了扩大产业规模,2016年12月,他牵头创立了大安市王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酒厂、挖池塘,养牛养羊养鹅养鸭养猪。
在秋冬季节,他采用传统工艺,利用本地特产红高粱、玉米、小米、绿豆酿酒,年生产50多吨“汤御坊”牌清香型、酱香型优质白酒,深受百姓欢迎,畅销周边城乡。同时利用酒厂副产品酒糟,搞黄牛育肥,建牛舍1500多平方米,每年出栏100多头,肉质鲜嫩广受好评,既创造了200多万元的综合产值,又解决了合作社社员没活干“猫冬”的问题。到了春耕夏锄之际,他又将牛粪合成有机肥,施撒到稻田里,既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地力,又促进了绿色有机稻生产。合作社生产的“汤顺吉”牌绿色有机大米远销到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2018年合作社种植的40公顷有机稻销售额达到720万元。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走出一条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开挖了2万多平方米的4个5米多深的池塘,建设2000多平方米禽舍,利用蓄水池养鱼养鸭养鹅,利用合作社周边的林草地和蓄水池里的小鱼虾养笨鸡,利用稻米加工厂下脚料养猪,每年养殖收入可达到50多万元。而且池塘还起到了调节稻田水温作用,提高了稻谷品质,鱼鸭鹅在稻田里游弋又消灭了虫害杂草,增加稻田肥力,可谓是一举三得。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大安市王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成功之路。合作社春夏种稻养鱼养鸭养鹅养鸡,秋冬酿酒育肥牛羊,一年四季养猪,农工商贸综合配套一体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生态链的无缝对接,使合作社社员常年有活干有钱赚,人年均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在壮大产业发家致富的同时,汤红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程,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了20多个季节性工作岗位,带动周边贫困户70余户,2017年每户分红达4.4万多元,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