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其田
走进李桂荣的葫芦画雕刻工作室,一个个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独具一格、琳琅满目的葫芦雕刻画,令人目不暇接。《大展鸿图》《福禄》《喜上眉梢》等一件件精致的葫芦画雕刻艺术作品栩栩如生,其葫芦画的线条清晰流畅、墨韵匀称,艺术效果浑厚庄重,给人以无尽的惊喜和韵味。
今年45岁的李桂荣,原是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林场职工。2010年12月,因企业改制而下岗。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上学需要钱,老人生活和看病也需要钱。面对现实,李桂荣琢磨,得想办法创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2013年3月的一天,李桂荣在网上浏览,看到了大安市司马宪光身残志不残,自学葫芦画雕刻的事情后,非常钦佩和感动。于是,她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慕名来到大安市拜司马宪光为师,学习葫芦画雕刻技术。
初学时,李桂荣既没有绘画雕刻基础,也不会识图,一切从零开始。在创作时,她连雕刻工具都不会用,一不小心就伤到手。有时,稍一大意就会把葫芦雕坏,白白浪费一个葫芦,很心疼。司马宪光鼓励她要有信心,克难前行。在师傅的鼓励下,李桂荣鼓起了勇气,决心学好葫芦画雕刻技术。通过学习,她掌握了葫芦画雕刻的一些基础知识。李桂荣说,雕刻葫芦画在选材上很有讲究。首先,葫芦外形要好,上下两肚大小的比例要协调,曲面要圆润,不能有过多的棱线。葫芦表面要光滑干净,不能有过多的脏斑和凹凸。否则,会影响作画的效果。其次,要保留连接葫芦的一段枝蔓,最好还要有分叉,这样的葫芦才完整美观。再次,葫芦要成熟,成熟的葫芦其表皮质地硬,且饱满光滑,给人以挺拔的感觉,还利于保存。
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李桂荣学会了阴雕、阳雕、透雕、浮雕、烫画、景泰蓝、吉画等不同工艺的制作手法,还学会了剪纸、秸秆画、蛋雕等技艺。李桂荣的葫芦画作品,既有人物、动物、风景,又有龙、凤、麒麟等灵兽。
李桂荣从一名下岗职工,通过学习葫芦画雕刻艺术,如今已成为大安市乃至吉林省葫芦画雕刻艺术名人。2016年,她创作的葫芦雕刻作品《年年有余》,获得了“中国·香港民间手工艺作品大赛”一等奖。同年,由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吉林省残疾人优秀作品(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同步进行,李桂荣创作的葫芦画工艺品参展,受到了广大客商的好评,成为了展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8年4月,李桂荣的葫芦画雕刻艺术作品,被白城市列入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