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跷钓鱼
养琴心傲骨 承太白遗风
母亲
两会精神鼓征帆
姗姗来迟的北国春天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琴心傲骨 承太白遗风

□罗雁鸣
 

相对于诗人夏永奇而言,2018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因为,他的又一部巨著《永唱奇吟》(三卷本)隆重问世,而且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据我多年来对永奇兄的观察了解,觉得他的诗词创作除了规模宏大、内容浩繁、意境深邃之外,尚有很多看点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深入探讨,进而使人们重新认识夏永奇。

我曾为永奇撰得一联:古词新韵字里行间寓美韵,侠骨柔情心头笔底铸真情。(此联也收入《永唱奇吟》一书)现在看来,评价夏永奇,仅用一个“情”字、一个“新”字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概括他的全部创作生活,故不失为偏颇。综观夏永奇50年创作新韵古词的心路历程,起码有以下3个方面值得关注、值得探讨。进一步讲,如果在这3个方面的探讨有所突破,对于夏永奇来讲也许才是公允的。当然,本文短短数千字是绝然表述不透的,此仅为抛砖引玉之言。

一份责任

夏永奇曾经向人表露,他搞诗词创作,最崇拜的人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确,李白的人生颇值得后人学习和崇拜,他是一位富有政治热情的伟大诗人,他对国家和社会是多么关切,他留存的近千首诗,总是激励或激动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因为他的诗作不光是豪放、热烈、气势磅礴,还有着鲜明的进步思想与反抗精神。当然,李白是生活在唐代,而夏永奇是生活在当代,在夏永奇的词作里所反映出来的责任感自然不是反抗精神,而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情赞颂,同时,又不乏对不正之风的针砭与批判。

宋代张载有四句话最为后人称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说的正是一种责任,一种崇高的责任。

半个多世纪以来,夏永奇上下求索,呕心沥血,用心血与汗水铸就了二万二千余首新韵古词,为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我们通过研读他的作品,分明品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基本内含。虽然不能直接“为万世开太平”,但在他的作品里始终充斥着满满的正能量,读来给人不单是艺术的享受,更是陶冶情操、变化气质的高级精神食粮。特别是他那些文章,更是直接把古诗、古词、古联结合当代生活,使创作更具时代感与使命感。诸如他的《新韵古词与生命波涛》《诗的基本知识》《词的基本知识》《曲的基本知识》《联的基本知识》等等文章,这些题目虽不出普及大格,但内中早已注入了作者对诗、对词、对联、对曲甚至对赋的全新理解与诠释。因此,不但起到了广泛的传播作用,而且都成为了他的古词创作的基本理念。

而更为感人的是,他搞古词创作,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感古词创作在词韵方面对作者的束缚,大大妨碍了主体思想的表现与激情的释放。古典诗词的创作,本来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而尽量在“镣铐”上去掉一两个环节,定能使创作思想得到某些解放,从而使古典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于是他从古词古韵联想到古词新韵。若将古韵翻新韵,不但活化了古词创作,而且降低了创作难度,还大大增强了古词创作的灵活性与思想性,对于“笔墨当随时代”的文人来讲,不啻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和思路的开拓,从而推动和促进古词创作活动。

我们不难看到,永奇所崇拜的李白,正是古词创作的积极开拓者甚至是改革派,在艺术上善于驰骋想象,纵横恣肆。他的创作同屈原一样,背离了传统的“诗教”,表现出大胆创新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比如他的一些七言歌行,句法长短错落,变化多端,短句仅三字,长句达九字十字,打破了七言古体的常规,形成极为雄伟奔放的风格,与屈赋语言风格非常接近。应该说,李白不做复古派,而是大胆创新,无疑触动和鼓舞了永奇的古词创作,从而使他的古词新韵作品成为了当代词坛一株耀眼的奇葩。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创作过程不正是在“为往圣继绝学”吗?

一身傲骨

艺术大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此语不用细解便可明了,因为“傲气”与“傲骨”是大相径庭的两个词汇,也就是盛气凌人、哗众取宠的傲气不可有,高傲自尊、刚强不屈的性格不可无。而夏永奇的傲骨已全部体现在他的新韵古词之中。最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让我玩味良久:说诗人与写诗的人是有所区别的,真正的诗人是生命中自来就有诗的人,即或不写诗也是诗人,而一旦进入诗的写作,必有好诗真诗存世。而一般写诗的人,大多生命中原本就没有诗,只是一时爱好,偶尔与诗为伍,走了一段诗歌作者的路而已。那么,以此观照夏永奇,他属于哪一种呢?自然属于前一种——真正的诗人,而且在永奇身上明显体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外表温文尔雅,内心里却蕴有万顷波涛。他的心灵在艺术面前生来就是一根易于拨动的琴弦——不愧是真正的诗人!

我们还说李白。李白诗歌的进步内容,突出地表现在他关心国事,对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与此相类似的还可以上溯到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说的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蔡文姬)。他们的诗作,在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直到如今仍然为后人所称道。现在看来,所谓“风骨”正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在作品中绽放出来的正能量。而夏永奇的词作,无不体现着一颗赤子之心。他生活在新中国、新时代,他的情怀与古人不同,他的傲骨统统表达在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乡的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爱。而这种情怀,这一身傲骨固然蕴涵在他的作品里,但我们此时无需从头研读他的千万件作品,仅从一些作品题目足见一斑:《沁园春·大鹏展翘》《沁园春·北国魂宝》《沁园春·丝路之歌》《沁园春·中华魂魄》《沁园春·大美白城》《沁园春·情纵三门峡》《沁园春·物华天宝》……与此同时,在他的作品里亦不乏针砭时弊,对整治社会不良风气高调点赞,对假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充分体现出作为当代优秀诗人抑恶扬善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操。如《沁园春·道义之剑》(敬呈山东名宿周桂华律师),其中“凛冽答疑,沉着解惑,法律神威映殿堂”“为公平呐喊,刀山掠阵;自由呼啸,火海抡枪”;《沁园春·正义卫士》(写给横刀策马的崔永元),其中“为苍黎奔走,布衣铁马;国家呼喊,豹胆冰心。”“秉实话实说,鹰翔世界;挚情挚爱,鹤立乾坤。”这些词句何等铿锵有力,鞭辟入里。又何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一部史诗

王国维认为,诗人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就是说,诗人既要体察生活的局部,又要纵观生活的整体,既要生气蓬勃,又要思致高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进行长期的、刻苦的修养和探求。屈原在《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实,所有这些都在阐明一个基本观点——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而且古往今来无不如此。唐代李白的诗,每一首每一句都源于社会、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他的诗歌有的反映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生活情况,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祖国美丽的自然景色,所有这些,都是李白亲历的结果。夏永奇以李白为偶像,同样对祖国、对社会、对家乡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给予了高度关注。而且他还效仿李白,走出家门,深入自然、深入社会、深入人类的活动实践。多年来,夏永奇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到高山大川,小到偏僻村落,凡是有价值的地方,他只要感兴趣都必亲临其境。

他专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多卷本词作陆续出版,其中最著名的诸如《江山多娇》《江山如画》和《如此江山》(上中下三卷)等,都是作者亲历后有感而发的杰作。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永奇的足迹没有停歇,而他对华夏文明、中国历史的研究探讨又何时停止过?特别是他对祖国建设的每一项成果,对家乡面貌的每一点变化,都无不欢欣鼓舞,赋词盛赞。

漫游,对于人们来讲应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迈开脚步,一种是睁开双眼。迈开脚步,是亲历亲为亲眼目睹,实地考察;睁开双眼,则是指在书海中漫游,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也。这两种方式,永奇均已实践,并且仍在进行中。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李白一生的踪迹甚至包括他的所思所想所为,都可以在他的诗作中找到答案和信息。郭沫若1972年出版的一部著作《李白与杜甫》,那里边通过李白的大量诗歌探得很多史书上不曾记载或模糊不清的问题,使李白的诗歌具有了双重价值——既有美的艺术价值,又是当时唐代社会的缩影而具有了历史研究价值。例如书中有这样一段:“第七首: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水师已由长江中游到了下游,目的是准备‘跨海’,即主力军经由海路北上。其中一部分或许是辎重部队,已经到扬州了。从这首诗里面可以看出永王军事的部署,他确实是想跨海北征的。‘三江’之说甚多,在此当是长江、汉江、赣江。”

反观夏永奇词作,在这一点上恰与李白有相似之处。不论是他的足迹涉及到哪里,都能在他的词作里找到答案。兹以他的几首“沁园春”为例,《沁园春·趣荡金沙湾》(青海金沙湾)《沁园春·乐寻高原》(青藏高原)《沁园春·古道明珠》(西宁)……这些作品都是他畅游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词,同时更是触景生情,引经据典,壮写传说,深谈感悟,展望未来。从而使他眼中的景物顿时具有了高贵的价值和无限的生机,让人读后感慨颇深。与此同时,我们再看一下他的另一类内容的词作,如《沁园春·笑傲环球》(写给中国量子工程业绩)《沁园春·旷古奇闻》(写给引长江跨黄河工程)……词中不但盛赞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而且里面更不乏时间、事件甚至人物的描绘与记载,简直就是艺术化了的日记。还有他那13卷本的皇皇巨著《风云人物》,更以6800余首新新韵古词为我们评介、分析乃至热情赞颂了6800余位古今历史人物,这无疑是一部举世难得的历史文献。总之,在夏永奇的词作里面,可以欣赏和检索到我们个人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看到的事物、没有想到的问题,未曾或不甚了解的人物与事件,特别是他最近两年创作完成的400余首词,定名为“大美白城”。在那里面,用他的神来之笔艺术地再现了白城各项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俨然一幅白城改革开放成果的《清明上河图》。从这个角度讲,将夏永奇的全部作品整合起来,难道不是一部颇有研究价值的史诗吗?

夏永奇新韵古词创作方兴未艾,他是在用心血、汗水、用生命铸造心中那座闪光的金字塔,而金字塔的核心便是民族魂,时代情!有人曾说,一个人要问心无愧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知道其中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他就是幸福的人。永奇正是这种幸福的人,他为自己取的笔名叫“词疯”。看来,他是为理想而“疯”,为艺术而“疯”,为真理而“疯”。他“疯”出了性灵,“疯”出了真率,“疯”出了激情,“疯”出了豪迈,这便是“词疯”夏永奇的骄人“疯”采!正可谓:老笔纷披塑古词,自有太白为宗师。新韵满腔豪放外,绝学一继成史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