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科技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工智能医生”来了
吃菠菜配豆腐,不会长结石
三月 撩拨情绪的谣言蠢蠢欲动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9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月 撩拨情绪的谣言蠢蠢欲动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些博人眼球、撩拨情绪的谣言也蠢蠢欲动,遗祸人间。比如,食用樱桃核中毒、化疗杀人已被实践证明、臭豆腐导致肝癌……这些与健康相关的谣言,年年辟、年年传,给公众带来极大困扰。为此,我们刨根问底、还原真相,让这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

谣言一 食用5颗樱桃核就会中毒

早春时节,樱桃总会早早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带来春的气息和甜美。最近,一则“女子食用5颗樱桃,咬破樱桃核被毒晕”的消息在网上传播,更有甚者说食用5颗樱桃核就会带来致命的威胁。那么,甜美的樱桃我们还能放心吃吗?万一不小心吃下樱桃核会不会中毒呢?

“蔷薇科植物如樱桃、杏、桃、李、枇杷的种子里含有微量氰苷,吃下去和胃酸反应可生成有毒性的氢氰酸,轻则使人恶心呕吐,重则致人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死亡。但每颗樱桃核里氰苷含量极低,5颗樱桃核仁根本不可能导致人体中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解释说,要想导致中毒要一次吃上好几斤樱桃核,但樱桃核仁又小又苦涩,没人会一次吃上几斤。况且,人们也不会放着甜美的樱桃果肉不吃而去吃樱桃核,所以中毒的几率很小。

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种子,吃水果导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朱毅提醒说,比樱桃核仁更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苦杏仁氰苷含量高,吃十几颗、几十颗就可能中毒。当然,甜杏仁可以放心吃,吃着苦的核仁最好都不要吃。

朱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新闻报道中那位吃了5个樱桃核仁中毒的成年人,可能是因为采摘品尝的是公园里的观赏樱桃,而不是以食用为目的的樱桃,因此不排除是农残导致的中毒,直接将樱桃核定为元凶不大科学。“上述事件也给大家提了个醒,路边果实不要随便采摘品尝,因为你不知道在遇到它之前,这果实究竟经历了什么。”

那么,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是否也适用于同属蔷薇科的樱桃呢?“古人认为饮食要有节,水果虽香甜,也要有个度,不贪多、不饱食。”朱毅说,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量,樱桃一天食用量不超过八两,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谣言二 常吃臭豆腐易患肝癌

最近,一位28岁女孩因为吃臭豆腐患肝癌离世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该文指出,这个姑娘生活习惯还算不错,从来不喝酒,可她却偏爱一种小吃——臭豆腐,不管在哪儿,只要路过看见了,总要买上一大份趁热吃掉。

这让不少人吓了一跳,吃臭豆腐真的可以导致肝癌吗?“臭豆腐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食品,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从营养学、毒理学、肿瘤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臭豆腐都不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朱毅告诉记者,近年来,因为不法商贩没有耐心等待豆腐自然发酵成臭豆腐,不择手段非法添加,毁了臭豆腐的清誉,导致致癌说广为传播。

“非法添加物有可能产生致癌的风险,但癌症和安全合格的臭豆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喜欢食用臭豆腐的公众可以选择合格产品继续享用。”朱毅说,肝癌的致病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该文把肝癌的致病因素归结为食用臭豆腐有些牵强。

而最新的流行病学调研表明,无论是以臭豆腐干而闻名的南京、长沙,还是喜食臭豆腐的上海、北京、武汉、天津等城市,当地的肝癌发病率并没有显著上升。

“路边摊炸制的臭豆腐,生产者大多为三无小作坊,生产环境、制作过程都混乱无序,而且用来炸制臭豆腐的油也是反复使用的千锅油。”因此,朱毅提醒公众,较之于规范生产的臭豆腐,路边摊的臭豆腐安全风险高,烹饪方式也不健康,还是少食用为好。

谣言三 玩偶镎元素超标致孩子脸部溃烂

近日,一篇题为《警惕!孩子做客拿了亲戚小玩偶,当晚回家脸部溃烂变巨丑!》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文章称,当晚小孩从亲戚家拿回了一个玩偶,未料玩偶镎元素超标,随后孩子出现“脸部溃烂、括约肌萎缩、食欲不振等症状”。该文还煞有介事地提醒,请家长们务必让孩子远离此类玩具,以免酿成悲剧。

乍看之下,确实有些惊悚。然而,经查证这一消息早在3年前就在网上盛传,近期不过是老梗翻新后再度刷了一波流量。对此,多地辟谣平台予以驳斥。

文中提到的“镎”,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埃德温·麦克米伦和艾贝尔森于1940年在伯克利首次合成镎元素,镎的发现揭开了超铀元素领域的面纱。镎溶于盐酸,在50℃时可与氢作用生成氢化物。但镎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因此,一般人不可能接触到,镎元素也不可能被用到玩具的生产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网文中,作者留了几个较为明显的漏洞,不无调侃、恶搞的意思,实为一篇讽刺熊孩子的钓鱼帖。比如,介绍镎元素时称,“第一批研究该元素的学者正是因为用手拿了一下便死于非命,为了纪念这些科学先烈,学界将这种元素命名为镎。”此外,文中还称镎既是用于制造美国队长盾牌的“振金”,还是《加勒比海盗》里受诅咒的金币的原料。然而,这些都是电影中虚构的故事情节,与现实混为一谈,其真实性可见一斑。

石化企业相关人士指出,镎元素不会存在于玩具中,因为该元素只能通过核反应生成,是属于被严格管制、被隔离于人们生活圈的物质。

(据《科技日报》)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