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晴
身穿笔挺的制服端坐在办公桌前埋头看文件,是记者初见华景龙时的场景。1963年出生于大安的他,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秉承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奋斗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岗位上,守卫着白城这片蓝天净水。
长期从事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华景龙,始终以扎根环保事业、坚守环保岗位、推进环保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任务,以改善白城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助力我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组织开展《白城市水体达标方案》的编制工作;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开展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搬迁工作;针对月亮湖断面水质超标情况,及时向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组织筹备召开两次市政府主管领导参加的现场办公会议,并率领市督察指挥中心相关人员对月亮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暗访,督促当地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等工作方式促使清水工程有效实施,使我市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实效。自2013年以来,他组织制定《白城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白城市区燃煤发电机组环保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市区建成区内及出城口两侧500米的燃煤小锅炉;采取对燃煤供热企业约谈方式,促进我市集中供热企业整合和治理工作实施;淘汰全市各类老旧机动车(黄标车)3823台;认真组织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等方式,有效实施“蓝天工程”,促使白城市区2018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3天以上,优良天数比达到96.6%,居全省9个市(州)所在地城市之首。
34年如一日勤恳工作的他被同事称为不怕苦、不怕累、不挑活儿的“老黄牛”。他两次被原国家环保部表彰,7次被原省环保厅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近期,华景龙因在落实河长制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授予我市2018年度全市重点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功。
自参与河长制实施工作以来,华景龙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他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及要求,积极争取省环保厅的支持,经常加班加点,与同事们同吃同住同工作,切实下大力气抓好环保督查涉及的河道清理整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了对水污染案件处理处置的监督检查力度。义务参加全市普法和环保知识的普及,先后为12个单位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保知识。
在华景龙积极努力和精心指导下,由于采取措施及时得力,近5年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水环境污染事件。2018年,在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他经常与同事加班到深夜,为及时上报环保信访办理情况,在此期间,忙得他几天都不能回家,但他深知,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华景龙说,未来他依旧会这样忙碌,不能因为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就松懈,不能因为年纪的增长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守卫白城的蓝天净水,他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