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用书法与传统对话的行者
耄耋老人的“脱贫经”
好家风与大坐标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耄耋老人的“脱贫经”

□李国义
 

本文的主人公叫王金文,现年84岁,居住在大安市安广镇永富村金山卜屯。经老人家本人申请,2016年被村里走“1121程序”,评定为三星贫困户。他贫困志不短,不因年老体弱而等靠要,而是积极自力更生,多方谋划增收之道,令人刮目相看。

王金文老人膝下有二儿二女,家境均一般。其老伴去世早,他将4个孩子拉扯大费了不少心思,遭了不少罪,以致患上了胃病、心脏病和腿疼病等多种疾病,但他并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想方设法增加家里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演绎了靠增强内生动力脱贫的感人故事。

2016年,经国家税务总局大安市税务局(当时为大安市国税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到其家走访,征求其意见,最终老人同意,落实扶贫项目为养羊,实施方式是父子联营。当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羊羔的产量和价格没有达到预期,没能脱贫。老人家很过意不去,驻村工作队上他家走访时,他表示了深深的自责。表示没经管好羊全怪他,不是儿子的错儿。对这样“要脸儿”的老人,我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尊重。鼓励老人家,“不要紧,2017年继续养羊,并且还要加大帮扶力度,再给扶贫项目”,这下,老人乐了。

2017年初,走访征求老人意见时,他表示再申报一个扶贫项目——发展种植业,建冷棚一栋,仍然是父子联营,利用大棚种植西瓜、香瓜和各种时令蔬菜。这一年,真是大不一样儿。年末,到他家走访时,老人高兴得不得了:“咩咩叫的羊真是‘财神爷’,下了5只羊羔,扣除喂养饲料支出,纯挣近1500元;再加上香喷喷、嘎嘎甜的香瓜和大个的、甘甜可口的西瓜及种植小白菜、小香菜的收入,一个大棚一年下来纯收入超过3500元,还有我的土地流转支出近3000元,以及开展庭院经济——种植花生收入1300余元,扣除打针、吃药和我生产生活的开销,一年下来,净剩超过了4500元,超过了贫困线,脱贫了,真是太好了!”看到老人眉开眼笑的样子,我们着实替他高兴。走访完要离开他家时,老人非要挽留我们喝两杯,被我们婉拒了。

2018年,为使老人脱贫成果得到巩固,驻村工作队在保持原有养羊和开展大棚生产扶贫项目的基础上,继续鼓励老人家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金塔红霞辣椒,全年下来,仅辣椒一项销售和政府补助收入就达到了1500余元,还有光伏分红,老人家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脱贫成果得以夯实。更让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老人家别看已到耄耋之年,但他人老身不老,自己花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二手小三轮车,看到别人捡拾“松塔”(秋天松树上掉下来的“果实”,当柴禾烧起火)卖钱,他也在秋后不辞辛苦地加入其中,利用早晚前去捡拾,再到安广镇上去卖,仅个把月,净赚2000余元。老人家的想法是尽量让国家少为他付出,自己要多琢磨“来钱道儿”,他的想法和做法让有的中年人或年轻人汗颜。

为了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照顾老人家,考虑到他的身体还算硬朗,经征求本人同意,为他申报了村保洁员岗位。在屯中分摊保洁地段时,他又识大体、顾大局,主动承担了区域较长、不易打扫的地段,我们真的为老人家的举动给予一个大大的“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