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辉
万福麟(1880年—1951年),字寿山,祖籍直隶宁河(今河北省宁河县)官庄,生于吉林省农安县(今吉林省长岭县)。因家贫,幼年便给财主家扛活,放牧牛马,故乡人称他为“万半拉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沙俄单独入侵东北。农安乡绅为自保安全,商议组建联庄会,他于此时当了团丁。联庄会成立不久,便在首领汪希文、李成贵策划下,拉出为匪,不及半年,发展到130余人。这时,驻防郑家屯的吴俊升派人招降,随即被编入吴俊升的靖边军。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万福麟被提拔为什长,翌年代理哨长。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万福麟任奉天康平县巡捕队正巡长。
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起,万福麟先后任哨长,哨官等职,参加过多次剿匪活动,因功,至宣统三年(1911年)升为马四营管带。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因平定乌泰叛乱有功,万福麟晋升为帮统。民国三年(1914年)擢升为陆军上校,隶属吴俊升部下,随吴俊升一起到洮南驻防,任114团团长。万福麟打仗勇敢,善于用兵布阵。时值内蒙古上层分裂分子巴布扎布叛乱,他精选一批战斗力较强的士兵配以白色战马,编成一支骑兵,号称白马队。民国七年(1918年)他率白马队参加林西、经棚一带平叛之战。与吴俊升在葛根庙附近设伏,利用白马队一部,将叛敌骑兵诱入包围圈,步、骑兵同时出击而获大胜。民国九年(1920年),万福麟离开白城,升任57旅旅长兼中东铁路护路军哈(哈尔滨)满(满洲里)路段司令。次年,兼任满(满洲里)海(海拉尔)警备司令。民国十年(1921年),万福麟得任安泰镇守使,晋升为少将。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万福麟负责后方防守,为预备队。5月,奉军败还。不久,万福麟受任东北陆军第15混成旅旅长,驻防满洲里。两年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在争夺山海关(榆关)的战斗中,万福麟亲临前线督战,为夺得热河战略要地立了功,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师长兼骑兵副军长。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万福麟因在平定郭松龄倒戈反奉中有功,又晋升为第8军军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骁威将军等职衔。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任黑龙江保安副司令。张作霖、吴俊升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皇姑屯爆炸事件中丧生后,万福麟继任黑龙江军务督办。同年12月底,东北易帜,他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次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万福麟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夏,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等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万福麟奉命率部进驻华北。翌年夏,他又奉命出兵击溃石友三的叛乱。后因张学良在北平患病,他被留在张学良身边佐理军务。迄“九·一八”事变爆发,未能回省主持军政。此后,即滞留北平。
东北沦陷后,万福麟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9月,被委任新编第4军军长。10月,奉张学良之命由喜峰口进入热河,驻扎平泉县。翌年初,日本侵略军进逼热河,万福麟指挥东北军5个旅、3个炮兵团参加作战。因汤玉麟抵抗不力,使万部腹背受敌而从喜峰口撤出。旬日间,热河便被日军侵占。热河之战失利,东北军一时声誉扫地,张学良引咎辞职。万于热河败绩后,参加了同年7月对方振武、吉鸿昌所部抗日同盟军的围攻,受到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的赏识,并委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副主任。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获二级陆军上将军衔。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重新编组军队,万福麟受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53军军长,负责平汉线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线的防守。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攻击下,万部损失惨重,被迫退出战场,孤军游击于太行山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万率部队参加豫北、豫东的对日作战。6月,武汉会战开始,万福麟任第26军团军团长兼第53军军长,负责防守德安、星子一线。9月,在鄂东南大冶、阳新一线抗击来犯日军精锐,苦战数日,敌人受到重创,其本部亦伤亡惨重损失很大。武汉会战失败,第53军奉命休整补充,万福麟调赴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长职务由周福成接任。
抗战胜利后,万福麟一度被派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行营政务委员会主任。数月后,东北解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万福麟即随国民党政府转赴台湾,任国民党政治咨询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病逝于台中,终年71岁。 (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