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在大安一中1966届高三二班的微信群里突然传来噩耗,我们的恩师郑钧龄老师溘然辞世,心情沉重,热泪潸然。由于郑钧龄老师曾两次参加我们班级的大型同学会,并发表主旨演讲,给予我们同学会提供了诸多方便,且大多数是郑老师的学生,所以受委托让我们代表班级去殡仪馆吊唁,而我和周永学、郑洪韬又是郑老师的亲学生,分别代表班级和自己给郑老师献了花圈以表敬意和哀悼。
看到吊唁人群,不禁想起我与郑老师的交往过程,既有一种幸福感,更有一种依依惜别的沉痛。
1961年,我在读初三,正信心百倍地准备向大安的唯一一所高中——大安一中挺进时,一场突来的伤寒病将我按倒在病床上。当时正是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缺医少药,我在病床上一躺就是3个月,看来只好休学了。
1962年9月,我按时复学了。恰好被分到郑钧龄老师执教的班级,这竟成为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我最佩服郑老师的言传身教,句句话都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说到学生的心里;我最佩服郑老师的业务能力,初中毕业的他竟能教初中的课程,而且得心应手,数理化样样精通,甚至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也是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是位全才多能的老师。最受益的是中考时,一道20分的物理中考题被他押中,这不知成全了多少中考的学生啊……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儿让我终生受益。要报考了,是报中专还是报高中?正处在矛盾之中,我征求了郑老师意见。是郑老师推心置腹的一句话坚定了我的决心,让我如愿地考上了高中,才有了后来的发展。但自上高中后,由于课业繁忙,且不在一个校区,也就和郑老师少了接触。再后来我又到铁路中学教书,所以联系就更少了。直到退休后,特别是他两次参加我们的同学会,才有了更多的接触。现在我还记得他给两次同学会的献诗与贺联。
贺大安一中1966届高三二班“同窗五十年”纪念大会二首:
(一)
同窗喜聚友情深,清霜容颜又焕春。
往景重提多雅兴,新风屡送气端神。
谈风无忌依然在,心迹相知未减真。
笑语欢声多乐趣,如今幸有自由身。
(二)
五十春秋不寻常,如今已然鬓染霜。
酸甜苦辣倾杯盏,忧喜穷通激胸膛。
吟歌咏赋乡思远,谋句斟词韵味长。
为酬盛聚逢难再,醉侃连宵洒余香。
咳!现在真是“乡思远和逢难再”啦!而且郑老师还告诫我们:“要好好活着,活得有滋有味,慢慢变老,老得无忧无虑。”这是怎样的快乐心里和生活哲理啊,郑老师做到了。
贺大安一中1966届高三二班“纪念同窗毕业五十年”贺联:
梦圆故乡喜相逢,母校新貌更葱茏;
嫩江湾水深千尺,不及当年同窗情。
这张贺联手书有幸被我珍藏,成为了唯一一张郑老师的手迹。但郑老师在其他班级同学会上的贺诗被于长义同学抢得,如有机会把它收集在一起,该是一件多么有功德的事啊!由此我又想起郑老师的那个精致的能装半斤酒的小酒壶,每次出席宴会他都带在身边,开始装的是自藏的60度老白干,以后装的就是果酒了。
有一次,我结识了校友张立新,由于他也是郑老师的亲学生,所以每次酒宴都把我叫上,我和郑老师就有了更多的接触。
后来郑老师得了一场大病,做过手术后恢复得不错,但一场车祸让郑老师的身体大不如初。
郑老师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次参加酒会都有准备地作一首诗,这似乎也感染了我,我把自己写的即席诗积累了起来,大概也有几百首吧,可想郑老师的诗作会更多。下面我还是把一首在“醉仙居”酒店为郑老师作的一首诗写下,作为对郑老师的怀念吧。《醉仙居学友宴恩师感怀》:
“回乡劳燕会同窗,转瞬皤头泪两行。
敬拜恩师传道义,恭听郑老话沧桑。
常思学子愚无教,怎忘园丁育栋梁。
置酒仙居人自醉,举杯共祝寿无疆。”
郑老师的人生故事很多。我听说,他的文笔相当好,年轻时就成了校长最信任和最认可的秘书,校长的一些报告和讲话都出自他的笔下;我听说,他走了五七道路,下到农村,又第一个被调了回来,在大安一中任教,当上了教导主任,后被升为校长;我听说,政府要调任他作为民主人士去当副县长,可他坚定地说,他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不开他的教育事业而从教终生,这是怎样的担当和执着。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真是桃李满天下,海内尽英才。他真是一代名师,有大安一中送给他的牌匾“一代师表”为证,全国模范教师和特高级教师的荣誉为凭,一沓沓的证书为誉。
他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回来探亲的学子都要到他那里去拜访和报到,回乡的历届同学会都以他的到场为荣,他教过的和未教过的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师。
他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演说家,很有亲和力,退休后还在关工委主持工作,在老年大学授课。每次与学生的聚会都受邀作主旨演讲,现场献诗。
他是一位人生中的强者,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治家,循循善诱地教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着实让人敬佩。
他是一位书法家,人们都为有他的一幅墨宝而骄傲……有些已传到国际友人之手被珍藏。
他的挚友、楹联家段序学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撰联曰:“笔耕文苑,神宵追远梦;汗洒杏坛,师道筑英魂。”
他的早期耄耋学子徐大勋、于濯飞、张兴泰、陈义荣撰联曰:“尊师桃李不言,嫩水滔滔送修典;弟子多成名士,清风正正怀勖深。”
他的学生张立新哭诉写了《满庭芳·悼念如父恩师郑钧龄》:“一代忠贤,经年伟业,千秋荡气回肠。遥遥碧空,魂上九天长。往日音容栩栩,尘寰处,草木凋黄。从分别,神州万事,君告我谁商。
茫茫。悲大地,耕耘俯首,何畏炎凉。壮怀咏山河,余曲驰疆。数十年来一日,友谊果,夙愿得偿。堂前树,桃开李放,云海尽家乡。”
他的大儿子郑前乔在悼词中说:“他的桃李满天下,芬芳遍天涯,他在同时代人中所创造的共同记忆、所积聚的精神能量,一定会凝结于他那高贵而智慧的灵魂,并将穿越时空而永在……父亲不仅属于我们这个家庭、这个家族,他也属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德高望重的他,在学生心目中是高山一样的存在……这一切源于他的道德,他的操守,他的胸怀,他的勤奋,他的智慧,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他高尚人格的光芒……”
而这些只是在我们班级微信群里看到的和委托待发的诗、联节选,所以我遥想这时的微信已经爆棚!
郑老师去了,我们再也无法聆听到他的教诲、领会到他的箴言、感受到他的乐观,还是填一首长词作为对他的怀念吧!《戚氏·吊恩师郑钧龄仙逝》:“晚春天,噩耗忽报泪潸潸。敬仰恩师,溘然星黯,自心挛。凄然,望招幡,腾云驾鹤别人间。千余学子追念,帅影含笑彩虹环。道路遥远,家人叮嘱,坦途漫道阳关。路钱均打点,通畅无阻,风顺平安。
伤感,再忆当年,施教杏苑,教诲入心田。童顽育,入深出浅,授业功圆。想当初,不解世事,园丁尽职,世界成观。贡献社会,沥胆披肝。利禄皆放旁边。
业满皆身退,吟诗作赋,暮饮朝欢。自有回乡桃李,备佳肴美酒竟流连。放声指数甘甜,感恩郑老,啼述皆恩典。愿郑公神爽常相伴,成旧事、空展愁颜。怅惘人,反侧无眠。看呜咽,吊唁泣声残。泪流双脸,先师走好,跪拜灵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