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榴花六月,忙而不茫。为如期实现2019年整体脱贫摘帽的目标,通榆县委、县政府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措施举措,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带领全县12777名干部全力开展“两个百日攻坚”“七大专项行动”“百日攻坚”“县委书记和县长‘吃百家饭’、包保干部‘吃万家饭’”等系列活动,用奋斗绘就为民底色,用实干铺就小康之路。
下面,笔者就带你一起去看一看“吃百家饭”“吃万家饭”活动中,包保干部和群众们到底“私聊”了些什么?
“咱们这水质如何?是不是都喝上自来水了?贫困户有多少人?出去打工的多不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上都是低保户吗?产业扶贫怎么样?……”通榆县委书记李德明一连串地提问,并没有难倒潘凤林。作为团结乡新春村的党支部书记,潘凤林对辖区内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村一共51户贫困户,打工的不少,得有70多人;贫困户基本上都是低保户,但是分级别给补助,一年有300多元的,也有400多元的;产业项目以前只有庭院经济,去年还增加了光伏……”
“看来,安全水没问题,真正做到了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收入也没什么大问题,现在看,老百姓看病是个难题啊,能不能脱贫,咱们基层是关键啊……”
“书记放心,俺们村咋想法也得脱贫,绝不拖后腿!”潘凤林当着李德明的面立下了军令状。边吃边聊中,拘谨的气氛逐渐消散,心扉徐徐敞开……一顿农家饭,拉近了干群距离、问出了贫困病根、摸清了脱贫瓶颈。
一起劳动接地气,一桌吃饭谋脱贫。通榆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与基层干部建立的深厚情谊,为此次专项活动地深入开展起到了良好带头作用。
“通榆电视台的扶贫小组来我们农家院,跟我们一起吃农家饭,不嫌弃我们农家院脏,来到这儿就跟到自己家一样,脏活累活抢着干,不叫苦,不叫累,我们给他们点个赞,是好样的!”向海乡四井子村的李淑娥,激动地拉着笔者:“党的政策好啊,培养出了这么多好干部……”
“作为扶贫干部,我更深切感受到,贫困群众在和我们交流过程中,把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的勇气,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包保干部打赢打胜这场战役的信心和勇气!”通榆电视台扶贫小组成员如是说道。
吃农家饭,结农家亲,解百姓忧,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你摘菜、我洗碗、他焖饭……你一言我一语的关切,使得农家院里暖意融融,充满笑语欢声。简单绿色的农家饭,成为了包保干部们与贫困群众间的“连心饭”。
据了解,此次专项活动从6月1日开始,将持续到10月31日,主要目的是通过反复摸底,准确掌握“两不愁三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在个别贫困户身上还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通过这项活动,全县各级干部纷纷与百姓交朋友、结亲戚,更好地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办民事,极大地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也彰显了通榆县委、县政府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