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数字人事成就最好的自己
生活在此处
“交流”
寒窗了那么久
老王的“倒计时”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在此处
——读丁利散文集《鸟知道》
 

□彭 程

丁利先生长期生活的地方,是东北的一座地市级城市,因此相比许多大城市中的写作者,他算得上是一位地方的、基层的作家。他的这部散文集《鸟知道》中的作品,从内容的地域属性上讲,大致可以代表这一类作家经常表现出的特点,即它们通常是两种方向的目光投射的收获:一种是向外的,一种是向内的;一种是此处的生活,而另一种则属于“生活在别处”。

远方天然地富于诱惑,“别处”总是更容易吸引目光,所以才会有“远方和诗”的说法。对丁利来说,这样的“别处”,是新疆阿勒泰的广袤雄阔,也是湘西的幽深神奇,是济南千佛山的云雾缭绕,也是浙江安吉的竹海无边。这些地方多数都是旅游热点,他身为一名外来游客,贪婪地感受、精心地描写,每每有超出同类文章的用心和着力,也因此而有了更多的发现和更好的表达。从文字间能够感受到他的激动和迷醉,作为读者当然也受到感染。

然而,比较起来,我还是更喜欢他的那些关于“此处”的篇章,也就是那些写故乡生活的,不论是今天还是昨天的生活。只要有一颗敏于感受、善于吟味的心,同样可以从日常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所蕴含的诗意。而且,因为那些生活都是作者亲历的,带有独特性,难以替代,故往往更能够带来个性化的体验。这部集子中的不少作品就体现了这种特质。故乡的天和地,故乡的人和事,故乡生活的种种,以及它们给予他的感受,成为了书中最具魅力、最让人读来感动的部分。

书页之间,弥漫着浓郁的大自然的气息。这种气息来自养育了他的故乡,吉林西部的白城,一个历史上被称为“东北水乡”的地方。他描写著名的湿地向海湖,这里是数百种鸟类的天堂,在涛声中入眠,在鸟声中醒来。冬天,在厚厚白雪的覆盖下,静谧得像是一个深沉的梦,翩翩起舞的丹顶鹤便是照亮梦境的一道闪光。而那些记述童年时乡野生活的篇章,因为连接了生命深处的记忆,被时光发酵过,便有了特别的韵味。那些尚未被现代化进程打扰的往昔情景,令人怀恋不已而又不无怅惘:田野中飘荡着各种野草的气味,瓜窝棚和毛毛道,印满了童年的脚印和快乐;村边不远的西河,水草丰美,一网下去就能够捞起十来斤活蹦乱跳的鱼虾;钻进茂密的芦苇荡,时常会看到一窝淡绿色的野鸭蛋……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诸多情状,被细腻生动地描画下来。文学留存生命记忆的神奇力量,在此得到了一次生动印证,让我在阅读中也不禁意动神驰,回想起了在华北农村度过的童年时光。同时,因为写作者有着十分鲜明的生态关怀意识,因此在分享作者生动鲜活的感受的同时,又不由得让人有所思考,关于山川原野中的美和善,关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等等。

在故乡的土地上,亲人们的生活在展开。四季轮回,岁月递嬗,他们的命运浮沉,喜怒哀乐,在文字中获得了复活。他写了担任过大队会计的父亲,因为坚持原则得罪了村里干部,从此命途坎坷,一个正直的乡村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写了积劳成疾五十出头就不幸辞世的母亲,她的勤勉吃苦,她对待艰难生活的刚强乐观。他还写到了父母之间的相濡以沫,母亲去世后20年中父亲的无尽思念,写到了父亲去世后父母的合坟并骨,质朴而深挚的爱情令人动容。他还写到家里的枣红马的一生,它不仅仅是一个8口之家的生产工具,也因为长达数十年的相互厮守而成为了家庭中的一个成员。特别是它与一直饲养使唤它的二弟的生命的交集,那种深厚的人畜之情,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些地方,都是十分真挚动人,读来不禁眼眶湿润。

这是一本让人感到温暖的书,被美和真情所灌注。一个人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应该秉持的操守,对大自然的态度,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情,都有着明确的表达。它们被朴素真诚地写来,许多场面和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深深镌刻进了他的记忆,时光流逝也难以漫漶。它们的生命力,首先正是来自真情的充溢。这一本篇幅不大的书,却同样有力地印证了文学以情动人这样一个最基本也最核心的命题。

就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我更希望作者今后能够沿着上面这些文章的路子,不断地走下去,写自己生命中受到最多触动和感动的东西,尽量避免那些人人都可以写的内容,避免那些浮泛的抒情和高蹈的议论。只有真正打动自己的东西,才最终有可能打动读者。我也高兴地看到,这样的篇幅,在书中占到了大多数。

生活在此处。此处是我们生活的真实泉源,生动而富有质感。文学之树将根系深深地扎在这样的泉源之旁,才能够生长得高大茁壮。

(作者为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著名散文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