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之际,在全面小康冲刺关键之程,通榆县12777名党员干部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力开展“两个百日攻坚”和“七大专项行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真抓实干中以“无我”的境界在扶贫路上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团结乡人大主席姚喜权就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代表。
五一劳动节期间,姚喜权与全乡数十名干部主动放弃假期,投入到村屯环境整治第一线,入户动员、危房拆迁、修建围栏、清理庭院、运送垃圾……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短短一个月,团结乡幸福村旧貌换新颜:一排排整齐的新建砖房取代了破旧危房,昔日的断壁残垣隔断也被整齐划一的木栅栏替代,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柴草垛摆放井然有序,道路两旁迎风摆动的小树向每一名村民挥手致意……
可以说,从脏乱差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六清”工作标兵村,姚喜权功不可没,而个中的辛酸艰难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危房灭迹工作刚刚开始时,村民们因各种理由拒绝拆迁。面对一所连着一所的闲置房和危房,姚喜权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每天早上5点准时来到村里,带领村“三委”的干部挨家挨户讲解政策,遇到不理解的,就反复耐心多次入户,晚上还要开总结会,布置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整整40天,姚喜权像传说中的“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的奋战在脱贫一线。
“姚主席带着村社干部,前后来了两三次,反复耐心给我讲政策、说好处,他特别实在,说得都是我们老百姓心里话,然后我就同意了。你们看,这一片花生就是扒完房子空出来的地,发展庭院经济还有补贴呢,今年还能多挣点。原来的土墙都换成围网了,多整齐……”村民李秋指着自家的院子兴奋地对笔者说道,而他脸上洋溢的幸福一如夏日的骄阳,浓烈热情。
“姚喜权是我们乡‘六清’工作的总指挥,他有三个特点:带动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突破能力强。敢当敢拼、敢作敢为、有胆有识,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尖锐的矛盾都能很好的实现突破,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实现工作的整体推进。”团结乡相关负责人说道。
群众满意,他对得起人民;领导肯定,他无愧于组织。可他忘记了自己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当整整40天未回过家的姚喜权趁着到县里开会的间歇看望自己生病的老母亲时,母子俩都沉默了。看到儿子黑瘦的样子,母亲强忍着泪水打趣道:“前段时间不过是下一场大雨,咋还把我儿子冲走了呢?”母亲一句活跃气氛的玩笑话,却瞬间让这个铁骨铮铮、连续工作10几个小时不叫苦不叫累的汉子红了眼眶,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无声的泪。
“咋不想孩子啊,两三个月见不到人影,啥时候县里开会才能回家看一眼,还连饭都不吃就赶回去,整个人又黑又瘦,我都快认不出他了……”姚妈妈略带哽咽地向笔者“诉苦”,儿媳笑着拍了拍姚妈妈的肩:“现在是特殊时期嘛,咱们得理解他、支持他,家里还有我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千万个家庭中的“姚喜权”默默奋战在脱贫一线,才汇聚成脱贫攻坚的磅礴伟力。他们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奋斗中坚定信仰、磨砺风骨,相信有他们,通榆定会如期实现摘穷帽、拔穷根、奔小康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