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秀芳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工作主体不断前移,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如何加强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如何将基层和基础打牢,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洮北区明仁街道办事处红叶社区党总支在工作中做出了具体回答。他们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社区曾被原文化部、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原环保厅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绿色社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等称号。
抓关键,重实效,发挥引领作用
红叶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位于白城市区中心,辖区面积0.9平方公里,居民2160户,人口6054人。社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168人。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说基层党组织是联系群众的桥梁,那么党员就是桥梁的基石。他们在社区60栋居民楼中,每栋楼推选一名楼长、一名邻里协调员、一名健康咨询员、一名科普宣传员、一名卫生监督员、一名治安巡逻员,为社区服务。“一长五员”工作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区设8个单元网格,网格长由社区党员干部担任,配备80名综合管理员。实现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创建红叶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社区党建、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专栏,及时传递党的消息。社区还设置了政务党务居务三个公开栏、办事指南等,开通公开电话在线咨询服务,网上受理意见建议72条,办结65条。
勇创新,共筑建,打造和谐社区
2014年,社区党总支建立“三级组织体系”,壮大社区“大党委”,成立大党委联席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小区各种问题。
实施包业主委员会成立、包物业公司引进、包物业费收缴标准确定、包物业费收缴、包常态化运行机制的“五包”措施,推动小区实行常态化管理机制,小区物业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居民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轨道。
打造党建特色文化。在小区宣传栏、公示栏、公共区域开展党建文化宣传,营造“满院红色”浓厚氛围。在社区党总支的引领支持下,驻街单位、社区党总支联动,党员、居民齐努力,大家自编自导节目,创作文化精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每年开展社区文化活动120余场次,参与人员1200余人次。
倾情投入老城改造,打造绿色环境。红叶社区处于市区繁华地段,在全市瞩目的老城改造工作中,社区助力老城拆违工作、服务老城改造。本着“一个小区打造一精品”的绿色理念,社区建设了2000余平方米的人文景观区,搭建了空中鸟笼放养小鸟;挖凿池塘放养金鱼,栽植荷花;修缮拱形小桥,雕刻特色装饰;协调文体部门申请了37件健身器材。社区空地绿化面积达到70%,环境质量、噪声均达到国家标准,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
优整合,大联席,创建资源共享载体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共建。2018年9月社区启动了益民服务站打造“1+N”社区党建联盟体,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织密服务网络。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党建联盟体。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号召驻街机关单位、金融保险企业、商场、超市、医院、公益组织、家政公司、志愿队伍等组织进驻社区。组建“1+N”党建联盟,发挥联盟体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为辖区群众开展常态服务。经过遴选,惠民村镇银行、众帮志愿服务队等22家企业单位签约加入红叶社区党建联盟体,组成8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人数300余人,开展健康议诊、爱心救助、上门服务等活动。益民服务站作为落实“书记一号工程”的重要举措,强化书记责任、实施书记领航、抓实书记项目、推进书记治理。由于工作扎实、成果显著,今年4月2日,社区党总支书记田长林在全市城市基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推进会上作汇报发言,与会人员还到红叶社区参观学习。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开展干洗、理发、家电修理、开锁、物业服务五小服务;代缴代办、医疗义诊、金融保险、送货上门、家政服务、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等8大类40余项服务。每月8日为“健康日”,医疗服务队为群众义诊;每月18日为“爱购日”,低保户、失独孤寡老人、残疾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持爱心卡可进价限量购买粮油等生活必需品;每月28日为“清洁日”,志愿者到孤寡老人、残疾家庭、高龄老党员家中义务打扫卫生、清洗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