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姜建龙 申炎林)2019年初,大安市公安局组建了一支覆盖辖区全部乡镇村屯的234人驻村辅警队伍,创建了以微信工作群为支撑的微警务工作模式,使这支队伍在侦查破案、服务群众、交通管理、隐患排查等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创新“有爱大安”微警务工作模式。大安市公安局坚持把谋划“好使管用、可持续、可复制”的社会基层治理方式方法,与传统、新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微信的便捷、高效、受众面广、信息发布格式限制较小、视音频和文字图像集一体的特点,着力打造一村一警微警务。
他们在线下勤务零增加、财政资金零投入的情况下,及时实现警民互通、互动、互利,快速提高警务效能,建立了和平共建警务部署微信群、有爱大安警民联系微信群、有爱大安社情民意微信群,成员包括派出所民警、农村辅警、义警、村书记、村长及村民。警务微信群的建立,使公安工作模式从过去的走街串巷“走一走、问一问”到网络时代的“听一听、帮一帮”,建立一个透明、便捷、快速的接警便民平台,通过新媒体平台快速为群众服务。
有力推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警务效能。警务微信群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将公安民警辅警执法行为放在阳光下晾晒,实现对派出所民警、驻村辅警的日常工作同步考核、同步监督,让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民警、辅警工作一目了然,全面加强队伍监督管理。
大安市公安局发动群众加入“大安义警”队伍,协助民警、辅警工作,通过搭建覆盖18个乡镇,223个村的微信群,建立“警村联管、警种联动、警民联防”的微警务工作机制。依托已经建立的610个“有爱大安”社情民意群紧密联系4万余名群众。
警务微信群是联系群众的新通道,也是掌握社情民意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将微警务模式发展成“社会信息的报送机、多点移动的摄像头、现场证据的采集器、法制宣传的自媒体”,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5月22日,通榆县公安局民警到大安市公安局请求协助抓捕2名犯罪嫌疑人。辅警刘卫、张立辉利用熟悉辖区人员情况的优势,配合民警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张某、赵某抓获。5月24日,丰收镇驻村辅警通过群众反映得知村民林某家中一条狗被盗。驻村辅警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与民警一起摸排走访,调取监控录像成功锁定并抓获嫌疑人梁某。
力求实效,推动“有爱大安”微警务全面延伸。大安市公安局开展“有爱大安”微警务工作以来,做到有隐患快速排除、有矛盾快速解决、有问题快速处理,使一村一警工作稳步推进。
依靠群防群治力量,让社会防控手段更加有效。通过警务微信群,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工作,发展大安义警520余人。辅警和义警利用手机及时推送上传,让民警第一时间根据推送的线索精准管控,把问题最大限度防控化解在辖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建立476支治安巡防队伍,驻村辅警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74件,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
法治宣传直达群众,让人民安全感更加充实。通过警务微信群,实现点对点沟通,提高群众对治安情况的知晓率、参与度、自防力、安全感。辅警队伍组建以来,辅警、义警通过社情民意微信群发布并转发扫黑除恶、打击防范电信诈骗、涉油犯罪、涉农犯罪、“黄赌毒”等各类普法宣传教育信息4400余条,覆盖群众达8万余人。
提升公安警务效能,让打击犯罪行动更加有力。民警通过警务微信群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实现24小时在线管理、精准管控,做到点对点直接传输指令,实现指挥扁平化,提升警种合成作战能力。辅警、义警全面搜集本地信息,在配合案件线索摸排,侦查打击破案当中勇担重任,充当一线“引路员”“战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