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
近日,《千与千寻》登陆各大院线,成功占据暑期档票房的排头兵,评分居高不下。18年前,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创作的这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片在日本首映。时隔18年,世人再度重温这部“献给曾经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经典影片,宫崎骏的话依然让人收获许多感动,关于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贪婪和欲望、离别和长大……
这是一个女孩关于爱、勇气和成长的寓言。10岁女孩千寻和父母在搬家途中误闯魔法世界。千寻的父母因贪吃神明的食物而被化为猪,而千寻没有被贪婪索取迷失心智。面对陌生异域,千寻从一开始的无依无靠慢慢变得坚强独立,并用自己的真诚和勇气解决很多困难。历经坎坷,她最终救出亲人,也让白龙寻回自己的前世今生。
日本动漫的人物名字,大多思接千载过去和未来。如果忘却名字,就会失去过往真实的自己。千与千寻同属一个人,在现实世界少女名叫“荻野千尋”。而“千”是“名利场”汤屋的主人汤婆婆赐名的。
以主人公的姓名来命名电影名做法罕见,然而“千”与“千寻”是神怪和现实世界的切换,耐人寻味。人的姓名虽是辨识符号,但却包含自我认知的社会属性。居心叵测的汤婆婆,在与千寻签订劳动合约中,把她的名字抹得只剩一个“千”字。这也是白龙叮嘱千寻不要忘记自己的姓名,否则就无法回家的原因。
影片收梢时,白龙携千寻于海上飞翔,千寻回想起和白龙的邂逅,告诉白龙那条河名为琥珀川。须臾,白色的龙鳞闪出刺眼的光芒,化为人身的白龙,握着千寻的手说:“我想起来了,我的名字叫赈早见琥珀主。”魔咒全部破解。在魔境中,原来姓名喻示着初心,忘却名字代表丧失自我意识。
另外,电影中还多次提及“来处”的询问。面对千寻的询问,无脸男无法回答。他忘记了自己从何处来,在神秘世界游荡,在盛宴中挖掘自己的欲望,排遣寂寞。而千寻的到来,给这个诡吊的异域注入了爱和希望。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在千寻的帮助下,白龙和无脸男等人找到了归宿,这正是电影的主旨:迷失,寻找,回归!
千寻不喜欢投机取巧,靠卖力过活。满身污渍的河神来洗澡,人人都嫌臭,只有千寻跳进浴槽帮其刷洗,瘦小身躯几乎淹没在泥中。这情节让人看得心酸。正如她连滚带爬地下楼梯,铁皮管在脚底裂开,虽然观众知道她可以做得到,但依旧为她牵肠挂肚。磕磕碰碰的千寻,让人联想起现实生活中那些憨厚的好人。挫折磨难降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糊里糊涂献身自我,事后才发觉过程如此惨痛。千寻为挽救白龙,找钱婆婆也没想清楚退路回去,却愿意携无脸怪一起。这是因为她担心无脸怪在汤屋会有样学样变坏,让人忍俊不禁,自身难保的女孩,竟然葆有淳朴善良关心别人。
电影是凡人在异域的奇幻冒险,与好莱坞的英雄主义无关。千寻不是大战伏地魔的哈利波特,也不是血拼异形的蕾普莉,她只是依靠善心躲过一个个居心叵测的陷阱,千寻一到神秘小镇就感觉到异常。在汤屋辛苦劳作,她心中牵挂父母和白龙,这样的执念使她坚持到最后。宫崎骏喜欢少年题材,孩子比大人更有大智慧,他们有时能渡化大人的内心。
无脸怪也是被千寻救上岸的,他瘦小的手脚和惨白的面具,让人联想起舞台上的小丑。无论如何变化,无脸怪总带着悲怆,涂抹着厚厚白粉的面容有两汪清澈的泉水照耀内心。无脸怪空虚又焦虑,吞下山珍海味仍不知满足。被众人簇拥,他却带着哭腔对千寻说:“我很寂寞,真的很寂寞。”心理学家分析,人如果一直觉得饿,其实是因为欲壑难填。他跟随千寻安静坐在火车上,窗外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原型就是印度洋旁的斯里兰卡,这一幕也在海报中,仿佛让我穿越回旅游胜地。
《千与千寻》曾创下众多“日本第一”的票房佳绩,也屡获国际大奖,它是目前唯一一部摘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双项大奖的电影。然而,千寻并不算宫崎骏作品中最有特质的人物,不像小梅和波妞那么萌,不如幽灵公主那么勇敢,也没有魔法少女的异能,甚至不如小梅的姐姐清秀。但千寻却从10岁的女孩,用劳动为自己的生活买单,独自克服重重困难长大成人。
千寻的经历,好像每个人真实走过的人生。她献给孩子和成年人,那些社会问题的隐喻深刻独特,糅合宫崎骏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人文关怀,以及对大自然污染和人类社会的深度批判。莫失少年心气,莫忘归家的路,片末千寻一家穿过隧道重返现实世界,但人生旅程似乎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