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达
如果把祖国辽阔的版图形象的比喻成一只雄鸡,白城市位于鸡首,而相隔万里的哈巴河县,则位于鸡尾。在两年多近900个日夜里,有一群白城人,肩负着组织的重托,从鹤乡白城来到被誉为桦林绿城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作为传递国家行动的“使者”,成为新时期“边塞新曲”的续写人。
白城市援疆工作队目前共有援疆干部人才67人,其中,计划内选派白城市援疆干部人才31人。2017年入疆以来,白城市援疆工作队严格按照吉林省委、白城市委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吉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哈巴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治疆方略和新疆工作总目标,扎实开展各项援疆工作,不负组织重托、不负新疆群众、不负家国情怀、不负援疆岁月,在桦林绿城哈巴河书写了白城援疆的美好篇章。
真情融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有人说如果说援疆是一幅画,辛苦只是底色,劳累才是浓墨,能为边疆发展尽力、为家乡人民添彩,才是最美丽的颜色。虽然都是在北方,但5800多公里的距离产生的时差、气候条件、饮食习惯、水源水质等差异,加上工作强度大,让不少援疆干部人才引发失眠焦躁、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两年多来,有7人出现不同程度骨折、3人出现踝腱撕裂,8人拨牙平均两颗以上,2人被确认伤残。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出现高血压、关节炎症状。两年多来,共有7位干部人才亲人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能在身边陪伴,留下最深的遗憾。
在自治区党委强力推进反恐维稳斗争的大氛围下,援疆干部人才也与当地干部职工执行同一标准。援疆干部人才全部参与本单位维稳值班工作,累计参与24小时值班6624小时。节假日期间,援疆干部人才累计加班2000多天。全体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参加“干部人人都住户,户户都有干部住”的“两个全面覆盖”工作中,累计驻村住户1600余天,深入到村、到户,和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宣传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法律知识、宗教政策和惠民政策。
在工作中,全体干部人才真情融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包保村级组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共结对认亲52人,两年多来,人均走亲戚26次,送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价值8.4万元,定期看望,沟通交流,每两个月入住5天。到边远农牧村开展义诊26次,免费送医送药,受益群众近3万人次。栽植“援疆友谊林”36亩。参与捐款6万多元。在“结亲周”活动中,援疆工作队积极开展“组团走亲”活动,到各村广泛进行巡回义诊、健康讲座、文化联谊等各种主题联谊活动10余场次。2017年被地区评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联谊活动”先进集体,为吉林省派出援疆工作队唯一先进集体。
把“首惠于民”理念落到实处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两年多来,白城援疆工作队认真落实吉林省委、白城市委和吉林援疆前指总体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哈巴河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首惠于民”理念,充分发挥专长为哈巴河县谋民生、谋发展,不遗余力。按“促就业、改民生、重发展”理念,扶持壮大本地特色产业,激发市场竞争后劲。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精准谋划,取得了实在的效果。
发挥援疆资金最大效益,加大改善民生项目投入。投入67万元援疆资金,帮助萨尔布拉克乡库尔米希村建设1万平方米的牲畜越冬场所。利用援疆资金补助“两居工程”5908户5908万元、补助灾后危房重建243户26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87人172.2万元;投资2195万元,实施党校、中小学基础设施等教育类项目6个;投资846万元,建设县人民医院卫生医疗类项目1个;投资400万元,建设农业种植智能温室并给予每年30万元的保障经费。
立足现实需求,调整落实优化项目结构。率先开展援受双方市、县之间定期培训,两年来,工作队每年争取资金50万元,实施“哈巴河县干部人才能力提升项目”,每年分两批,按每批30人班额,组织相关人员赴白城市委党校进行培训。
深入挖掘潜力,聚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两年来,投资2049万元,实施产业化促就业项目21个,支持农业种植、林果品种引进培育、中草药、家禽养殖等产业壮大发展。此外,工作队克服资金不足的瓶颈,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个人潜力,引进通榆雁鹅本地养殖项目,洮南“黑水西瓜”和粘玉米种植项目,在当地通过试种植养殖都获得成功。2017年引进大果无刺沙棘新品种,栽种面积达到2万亩。引进松原市永达汽贸有限公司来疆投资,今年规划种植花生面积约2万亩。通过牵线搭桥,让本地企业和中草药种植大户赴内地对接,成功与吉林通化修正药业、万通药业达成中草药合作和收购意向;去年,共青团白城市委号召全市中小学生为哈巴河捐赠了价值60余万元的各类图书;通过两地组织部门沟通协调,白城市委、市政府派出组工干部和5名畜牧专家组成的畜牧业考察工作组,来哈考察畜牧业发展情况,并向哈巴河捐赠了价值100万元肉牛种质资源用于品种改良,随后,又组织30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到白城市进行免费培训。
用行动树立白城援疆良好形象
为家乡人民增光,是每个白城援疆人心里的执念。为弘扬“绝不相负”的新时代吉林援疆精神,工作队专门成立干部人才管理组,研究制定9项规章制度,涵盖政治纪律、廉政建设、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各个方面,两年来,坚持每月例会必谈纪律,为援疆干部人才标清底线、划出红线。为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集体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8次,撰写心得体会30余篇,学习笔记6万余字。
在工作中,援疆人才发挥岗位优势,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两年来,援疆医生累计接诊患者4万余人次,填补15项当地医疗技术空白,开展了哈巴河县首例镇痛分娩手术,推广应用5项前沿技术,举办新技术专题培训班8场次。援疆教师累计授课6000多课时,创新开设周末直播间,为乡村学生提供在线直播辅导200余课时,开展公开示范课30节。制定更科学的干部考核规范、研究更新的招商引资招法、引进更多的农林新品种,其他干部人才在各自岗位充分发挥作用,得到所在单位领导同事普遍认可。
把关心关怀化为前行动力
各级党委、政府对援疆工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景俊海先后到哈巴河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市委书记庞庆波亲自率团来哈慰问。入疆的第一个中秋节期间,市委书记庞庆波和市长李明伟代表全市人民发来慰问信,并赠送每人一本书,教育大家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央决策,奉献边疆。每逢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哈巴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在工作上,主动给援疆干部人才压担子。截至目前,经两地组织部门积极沟通,5名援疆干部因在疆期间表现优秀得到提拔;4名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能力突出,经县委常委会任命为业务副局长、副主任;3人经考察,被市、县政协吸收为委员,15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称晋级。此外,2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5人被评为县“桦林英才”,4人被评为县“优秀援疆医生”,8人被评为县“优秀援疆教师”。援疆干部选派县市区和部门大力支持援疆工作,做援疆工作坚强后盾。市卫健委重大节日期间组织慰问援疆医生家属,温暖传到了所有援疆医生。畜牧局、交通局、广电局、工信局、中心医院、市医院等单位,分别与受援地相应部门建立友好关系,签订人才援助、技术支持协议,为开创援疆工作新局面树立了信心,提供了支持。
一腔热血洒边关,壮志未酬誓不还。援疆,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在接下来半年的援疆工作中,白城援疆干部人才将继续把责任和使命化作动力,怀着满腔热情,在辽阔北疆用心用力、用智用情,为稳定哈巴河、建设哈巴河、繁荣哈巴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