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县长来信
携手共赴康庄道
把美丽留给大家
乐趣
老爸似本无字书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9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爸似本无字书

□陈双全
 

人生如书。但内容各异,有的青云直上,有的生不逢时,有的跌宕起伏。老爸以平淡人生,96载光阴,写就了一本无字书,虽简单纯朴,却启迪人生。

2016年农历10月30日,在小镇长山医院,儿女们噙着泪水围在老爸的病榻前,目睹了他的辞世。至今离开我们3年了。

怀念老爸,就要翻开这本厚重的无字书。从记忆的物件中,联想他的故事,品味他的人生,无不受到教益。

怎能忘了那把鞭子。老爸原是村里的马倌,鞭子一直陪伴他。长年累月,他挥动鞭子驱赶马群, 游荡在空旷无垠的草地上,赶走了风霜雨雪、赶走了光阴岁月,赶出了骏马奔腾,膘肥体壮。他因敬业,当上了模范放牧员。

老爸深知“养马如君子”,放马爱马。初春,乍暖还寒,风吹开了冰封的湖面,干渴的马跑到湖边喝水,怀胎的一匹母马陷入泥浆里。老爸趟着冰凉没膝深的泥浆,深一脚浅一脚踏进去,用尽全身之力,拔出马腿,救出母马上了岸,可喜还产下一个马驹。夏秋之际,不惧烈日暴晒,蚊虫叮咬,大雨滂沱之时,他披着蓑衣,顶风冒雨,依然站立草地守护着马群。冬日,大雪封山,到处银装素裹,马在甸子上吃不饱,他惦记在心。晚上按时给马添两遍草。马每次见到他拿杈子来喂草,像孩子一样围拢上来,有的还亲昵地舔他。添头遍草在晚饭后,二遍草要夜间10点。大草垛在圈墙后,深夜寒风刺骨,也要爬上像山似的草垛,一杈子一杈子把草挑到圈里,再一点一点扬散开。对抢不上槽的,还要与其他马隔开单喂。等他忙活完了回到家,“咣当”一声门响,我已睡醒了一大觉。听他对还在做针线活的母亲说:“太晚了,别做了,睡觉吧。”

怎能忘记那个小书箱。原是木板做的小橘木箱子,这可是老爸的宝贝。小时因家贫,他只念过两年书。虽然文化低,但酷爱学习。小书箱里装满了书,是靠他一点一滴积攒零花钱买的。除一套《水浒传》外,其余都是薄薄的小册子,如评剧、二人转等,还有与人家要来的旧报纸。小书箱不允许别人乱翻乱动。没事时,他就拿出书报看,养成了习惯,成了人生乐趣。有时还哼唱几句二人转,在没有广播电视的年代,活跃了家庭的文化氛围。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边唱边讲解,教育我们好好读书,立志成才。家庭成了课堂,老爸就是我们第一任启蒙老师。记得他82岁那年,得了严重的前列腺炎,手术后很痛苦,为征服病痛,他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躺在病床上背诵纪念红军长征的诗:“大渡河水涛涛,红军将士英豪,十八位勇士,一举夺下泸定桥。……”以此愉悦精神,战胜病痛。老爸耄耋之年,床头还摆放几本书和一些报纸,时常读读看看。他说:“年岁大了,读书看报,才能开动脑筋,跟上时代脚步。”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令人钦佩。

怎能忘了那副大土篮。它是老爸泅水过河,从几十里外坨子里割的榆树条,背回家编的。这副土篮比普通的都大,所以家人称“大土篮”。我恨它,更爱它。恨它,因为它压驼了老爸的背;爱它,因为它贡献大。春、夏、秋3个时节,每天中午,老爸把马赶回圈,进屋吃一口饭,就急忙挑起那副大土篮去割猪菜。当他挑回满满两大土篮猪菜,正好到了放马时间。那个年月,生产队分钱少,我家人口多,兄弟姊妹7个,靠老爸一个劳力,除了养家糊口,还要供我们读书,可想而知,他肩上的负担是多么重啊!所以,他拼死拼活地干。那时家庭养猪受限制,只允许养一头母猪。我家养的那头母猪是出了名的,身腰长,喂的好,长的大。每次下的猪崽也大,不等到出栏,就被南北二屯的人抢空。我们的学费,就是靠这头母猪下崽卖的钱,说实在的,就是靠老爸肩上的那副沉甸甸的大土篮担出来的。他累弯了腰,也终于担出了硕果,7个子女,除一个当农民外,其他几个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人民教师,有的当上了工人,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成了富裕的个体户,最小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发展。

怎能忘了那根拐杖。老爸在乡下生活大半辈子,子女把他接到长山小镇后,住上了舒适的楼房。吃的好,穿的好,手中不缺零花钱。按理说,该享清福了。近90岁的人,手拎一个拐杖也不闲着,一天围着小镇的化工厂、电厂走两圈,足有十几里。一边锻炼,一边捡废品。弟弟买根高档、漂亮的龙头拐杖给他,他却悬挂一边,专用自己做的。触地那头镶上一块磁铁,走路时用做吸铁钉、螺丝等,省弯腰捡了。一年捡的废品,多少也能卖些钱。这样,他觉得每走一步有奔头,一天生活有劲头。小镇人相互间都很熟,弟弟又是个小领导,怕别人说老爸那么大岁数还捡废品。他劝说:“爸,咱家啥都有,也不缺钱,别捡了,看人家笑话。”老爸却说:“人活着,就要自强不息,就要创造,创造才能幸福啊!”听了这话,也只好依他了。

悲切切,怎能忘?一个个物件,令我忆物,想事,思人!老爸的人生,平淡坦荡,活了近百岁。虽然他没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没给子女留下万贯家财,但是却为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就是:敬业,学习,勤劳,创造……我永远读不完这本无字书,永远怀念老爸!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