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辉
在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有一处建在这里的日军侵华机场遗址,机场面积大、设施齐全、防御工事坚固,在当年东北侵华日军飞机场中是规模最大的。机场面积近10平方公里,仅直径20米的大型飞机库就有20个,并有与之配套的弹药库,内有指挥部、飞行员宿舍、兵营,四周有碉堡和高射炮镇地。
在公路南侧有两栋青砖平房和西侧日军投降前已炸毁房屋遗址,这就是当年驻扎在机场内日军第七飞行旅团的慰安所遗址。该建筑采用砖瓦结构,每栋房10个房间,每个小间12平方米左右。烟囱在房后,高出房脊,炉子在房前,在外面点火。室内用火墙取暖,陈设较简单,一般的有一个地炕式床铺,上面是榻榻米、炕桌子、座椅及日式装饰画等,是当时慰安妇住所。
慰安所是日本军队为了有效地推行侵略战争需要而设立的,因此它具有浓厚的军事性质,是日本军队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日本的侵略战争相始终,是日本军阀战争犯罪的罪证之一。
掘考证,日军实行慰安妇制度始于1932年,始作俑者是当时驻日军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此人后来任侵华日军总司令。据战争结束后,1949年2月冈村宁次在返回日本的轮船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说:“我是无耻至极的慰安妇制度的始作俑者,昭和七年(1932年)上海事变时,发生了两三起官兵强奸驻地妇女事件,作为派遣军副参谋长的我,在经过调查后,我只能仿效海军早已实行的征召妓女慰军的办法,向长崎县知事申请召唤来华进行性服务的慰安妇团,事实证明当从本土召来的慰安妇团到达时起,便不再发生强奸的事情。”这是侵华日军在中国实行慰安妇制度的开始,紧接着日军相继在各种部队都配备慰安妇。
“慰安妇”是日本语中特有的名词,据权威的日语辞典(广辞苑)解释:“慰安妇是随军到战地部队慰问过官兵的女人。”但是,慰问的内容是什么?“随军”是自愿还是被迫的?显然,该辞典释意模糊了“慰安妇”词的真正含义,无法反映慰安妇强迫受到的、残酷无比的性虐待。慰安妇是指按日本政府或军队之命令,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本军队专属的性奴隶,是日军二战时期特有的深入到日军内部的一种制度。因此,比起“随军慰安妇”或“从军慰安妇”,“日军慰安妇”一词更贴切。日军慰安妇一般分为两种,即一种为军官提供性服务的慰安妇,并且高级军官配有专人提供性服务。一种为士兵提供性服务的慰安妇。为军官提供性服务的慰安妇多为日本籍和朝鲜籍的妇女,对这类慰安妇人群管理的较严格,指定专门医生、护士定期检查身体,一般每周检查一次,以防止这些军官染上性病,影响作战。对于为士兵提供性服务的多为日籍妓女和从朝鲜、中国骗抢来的,被逼无奈而沦为慰安妇的,也有临时指定日军驻地附近的妓院,为士兵提供性服务的,或从一些妓院强行征召妓女临时到日军部队提供性服务的。
慰安妇的配备一般为每20个军人配备一个慰安妇,也有40至50个军人配备一个慰安妇的,一经沦为慰安妇就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为日军的性奴隶,被丧失人性的日军蹂躏。
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日军机场遗址,是日本关东军航空兵使用的机场。航空兵是日军中地位较高的专业兵种,主要由军官和专业人员组成。所以,慰安妇主要以日本籍和朝鲜籍妇女为主。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期间,出于将战争持续下去的目的,而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士兵的性奴隶,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性奴隶的制度。这一暴行极大地侵害了被强迫女性的人格、人性、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使她们蒙受了无比巨大的肉体和心灵上的痛楚。慰安妇与日军的关系,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男性对女性的集体奴役现象,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人类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的政府犯罪行为。日军强征中国、朝鲜、东南亚各国妇女以及美、英、澳、俄等部分欧美国家数十万妇女为慰安妇,这也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录之一。慰安妇制度与战时德国军队疯狂屠杀犹太人行动一样,是法西斯主义践踏文明世界的两大罪状,而尤以慰安妇这种违反人类两性伦理的性奴隶制度给人类心灵带来的耻辱更为深重。
如今这些建筑遗址,已作为日军侵华罪证被保护和利用起来,并将通过遗址和图片展览等形式向人们展示和揭露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