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洮北,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日光温室里的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片特色果园果香四溢……这是洮北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的丰硕成果。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洮北脱贫攻坚的关注与支持加速了全区脱贫“摘帽”的步伐。捐资助教、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建设、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基地带动……帮扶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成功人士通过不拘一格的扶贫形式,丰富多彩的扶贫内容,倾力而为,共同演绎出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彩“大合唱”。
构建大格局 形成大合力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自觉自愿、互惠互助”原则,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方法,立足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实际,营造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环境,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着力构建出全民参与的“大格局”,形成社会扶贫的“大合力”。
力量配备上做“加法”,培育多元社会帮扶主体。洮北区本着“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社会帮扶宣传力度,尽可能增加社会帮扶力量,在确定帮扶主体上实现两个“全覆盖”。各领域责任部门“全覆盖”,确保各领域社会帮扶工作“有人牵头、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社会各界人士“全覆盖”,该区共有206个民营企业、42个社会组织、185名民主党派党(会)员、510名爱心人士,通过引进项目、捐资助学、发展产业、安置就业、医疗救助、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地区开发优势资源,拓宽致富门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服务管理上做“减法”,搭建各类社会帮扶平台。洮北区不断优化社会帮扶资源配置,搭建帮扶平台,提高帮扶效率。为帮扶双方“牵线”,最短时间内完成对接。与扶贫政策“捆绑”,最大范围内开展帮扶。为帮扶工作“出招”,最大限度地提供指导。召开社会帮扶专题会议,总结成绩,交流经验,部署任务,避免帮扶主体“走弯路”“出错牌”。
作用发挥上做“乘法”,落实多种社会帮扶举措。充分考虑村、贫困户与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实际情况,发挥帮扶双方的能动性,按照“五四三”的工作思路将社会各方面扶贫力量精准有效地配置到贫困户,促进帮扶双方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开展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五帮助”活动,帮助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帮助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民主党派“四下乡”活动,引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深入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医药活动。开展爱心人士“三走进”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社会爱心人士的扶贫潜力,针对贫困党员、贫困学生、贫困退伍军人三类特定群体深入开展活动。
排忧解难上做“除法”,提升帮扶群众满意度。实行帮扶对象困难需求销号制,把困难“建册”,引导帮扶主体主动认领,解决一件“除掉”一件。一方面,发挥帮扶团队作用开展线下结对帮扶。白城电子商务协会为全区51个贫困村免费提供农产品展示销售线上线下平台。另一方面,发挥“社会扶贫网”作用,开展线上帮扶,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扶贫新模式。动员全区干部职工、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充分认清开展社会扶贫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主动下载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手机客户端,自觉自愿开展社会帮扶。
需求在哪里 物资到哪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如今在洮北大地,很多爱心企业在艰苦创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参与支持脱贫事业。
民主党派爱心医疗企业赴贫困村开展“医药卫生精准扶贫活动”,通过义诊、送医送药等形式,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活动现场,前来问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来自飞翔医院、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疗专家耐心为村民问诊、测量血压、血糖,做心电图、彩超、耳鼻喉等常规检查,详细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耐心细致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对群众给予用药指导。同时,他们积极向村民们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爱心医疗企业对当地的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都会送上常用药品,并详细询问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收入来源、身体状况,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勇敢面对困难,嘱咐他们保重身体、乐观生活。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自打得病后,我一直靠吃这个药控制病情,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把药送到家里,真是太感谢了!”接过药品,贫困户谭大娘不住地表示感谢。此次活动,爱心医疗企业共捐助常规药品价值近万元,并为100余名村民进行了常规体检,为贫困户发放了50副老花镜,为脱贫“摘帽”献出了一份力量。
捐资助学是善举,兴学育人是美德。教育是摆脱贫穷、阻断贫困的重要途径。对困难家庭的孩子来说,帮助他们圆就学梦,不仅能够点燃希望、传递爱心,还能够改变人生命运。区妇联主动作为,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搭建救助平台,开展建档立卡家庭慰问、春蕾女童救助等系列活动。携手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奔赴平台镇富岭小学举办了爱心捐助活动。为19名困难学生送去了书包、文具和图书等学习用品,为贫困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和孩子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的温暖。
“感谢爱心人士,感谢领导!我们虽然贫困,却生活在阳光里,生活在爱的世界中,是你们给了我好好学习,摆脱贫困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接过爱心传承的接力棒。”活动现场,受助学生代表动情地说。
越来越多的帮扶故事在上演,教育、医疗、生产生活……需求在哪里,物资就去哪里。洮北区政协组织社会层面政协委员近百人为患病儿童捐款2万余元,并到金祥乡开展“一对一”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为每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200元,共计2万多元;众帮志愿者组织开展养老院慰问活动,为洮河镇、青山镇、林海镇的70余位老人送去价值2000余元的生活物资,到青山镇重伤贫困老人家送去扶贫济难资金5000元,到平台镇资助三星贫困户特困家庭1000元及大米和豆油等生活物资;常青藤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贫困学生开办公益宣讲10余次,提供心理辅导、赠送学习用品累计帮扶贫困学生500余人次;民主党派成员开展“四下乡”活动10场次,义诊600余人,提供免费药物价值5万余元。王海庆等爱心人士主动认领33名贫困学生作为长期帮扶对象,直至顺利完成学业。
企业的红利 连着贫困户
在平安镇提起他,人们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勇于拼搏、不畏艰难、致富不忘众乡亲的人。他就是平安镇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吉林盛世花卉产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吉。
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不能忘掉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乡邻,如何帮助乡亲脱贫致富,成了李吉经常思考的问题。他成立了平安镇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有的是用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有的是通过参与劳动支付工资的方式。贫困户房景权视力有缺陷,无法到外地打工,李吉便让他参加花卉剪枝、棚模维护等简单的轻体力劳动;贫困户康淑梅年老体弱,无法种地,李吉就把她家2亩土地高价承包过来。为将企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路,李吉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吉林盛世花卉产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确立了“科研单位做技术依托+农民合作社引领生产+鲜切花销售商加盟”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集中打造鲜切花生产销售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建成了白城首个花卉产业园区,预计年产值可达到200万元以上。作为洮北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研发人,李吉更是勇担重任,为自己定下了带动贫困户110户的目标,相信他一定能带领村民在花的海洋里将幸福的歌声越唱越嘹亮。
洮儿河红干椒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园区扩建扶贫项目,已建成投产。项目区坐落在洮河镇连城村,合作社大棚园区面积20万平方米,大棚134栋,主要经营红干椒种植、加工、销售、冷冻食品等,现拥有一座1万平方米的食品冷冻加工厂,冷库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储藏能力5000吨,年出口冷冻红辣椒5000吨以上。
全区扶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洮北区洮儿河红干椒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洮河镇产业扶贫带户企业之一,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全镇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不小的力量。合作社长期与韩国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出口业务主要以红干椒为主,主要培育、栽植辣椒品种“千金红”,并与农户发展订单种植,合作社回收后加工辣椒成品出口。2018年,与合作社签订种植辣椒的农户达到500户以上,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达到1000人以上,实现了稳定带动农户种植和农民就业。两年来,累计为洮河镇82个重度贫困户、166人分红,总额达28.3万元。
洮北区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已不拘泥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单纯的资金帮扶,而是扩展到产业发展、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等多方面。民营企业为贫困户致富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就业平台和资金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自身发展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敢于破除旧思维,突破老框框,强化企业创新意识,依托企业资源和扶贫政策优势,在消化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脱贫创收“双赢”局面。通过采取“非公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31个,新增联建项目18个,为促进企业加速发展、构建大扶贫格局,奠定了基础。
一颗颗爱心汇聚起来,化作宽阔平整的道路、崭新亮堂的教室、清冽甘甜的水源、莘莘学子的笑容;一个个项目扎根贫困村,播下脱贫致富的种子,让乡亲们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分享收益,携手共赢发展。这,就是社会扶贫的力量所在。
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最大的福祉是为了老百姓。社会扶贫,让笑容写在贫困户脸上。